从宏观经济“热度”论起.doc

从宏观经济“热度”论起.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宏观经济“热度”论起

从宏观经济的“热度”论起   编者按:由于缺乏能够被所有人接受的、令人信服的指标体系或者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无论你得出的结论是“热”还是“不热”,似乎都有令人难以驳回的论据。在此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暂时将关于当前宏观经济“不热”或者“热”的争论搁置一边,转而以保障宏观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这一所有人的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瑕疵所在,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才是正解。         张兴胜:用全球视野评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近期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宏观调控政策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的看法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的评论需要有更为广阔的全球视野,积极探讨培育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努力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   首先,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经济与美日欧等三大经济体上行周期“叠加”,这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前是中国经济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上行周期惟一“叠加”的时期。计划体制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基本是割裂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及90年代较长时间的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中国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是逆向的。整个20世纪,我们从来没有分享过周边大国经济长期繁荣的有利影响。   2003年后,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经济相继复苏,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经济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已持续了近五年的繁荣。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2002年中国宏观调控时就担心的产能过剩、投资过度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也能够解释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时中国进出口额及外商投资额仍高速增长。全球经济目前看仍然是健康的,如果再能持续繁荣三到五年,对我们就是一个更大的机遇。看不到这个机遇,在“热”、“过热”等根本没有计量标准的问题上花费过大的时间去争论,必要性不大。其实改革开放后,1992~1994年是公认的经济“过热”时期,当时GDP名义增长率在20%~36%之间。目前GDP名义增长率14%左右,且周边环境良好,大谈“过热”似乎有点担心过度。   其次??要着眼于培育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   “双周期叠加”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在更深、更广范围内得到挖掘,显著改善了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双周期叠加”增长也使中国经济增长在更大的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飚升、转移性通货膨胀的蔓延、其他国家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在目前态势下,我主张着眼于培养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利用当前难得的经济环境,积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技术、产品和制度创新。在一些关系国家技术竞争力的关键领域,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协同攻关,力争实现一些前沿关键技术的新突破。要积极培育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氛围,鼓励新产品研发及新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科技强国的转变。   二是强化政府的再分配功能,努力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市场经济中各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一方面会推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会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与消费、价值创新与价值分配的矛盾是市场经济内生的矛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天然阻碍。在经济增长及就业环境宽松的有利条件下,政府需要在社会保障、收入和财富分配领域做出更大的努力,加快建设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这不仅仅是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政治优势,将使我们的改革赢得更广泛的基础和道义优势。   再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要积极培育企业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进行积极、稳健的市场化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利率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给中国企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即:努力培育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一是要努力培育适应变化的利率、汇率环境的能力。近年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对许多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我非常欣赏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近期央视“对话”栏目发表的观点:对出口型企业而言,当前要“苦其心志”(认真思考应对的策略)、“劳其筋骨”(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努力培育适应变化的利率、汇率环境的能力,目前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二是打造金融服务企业管理风险的能力。金融服务企业的经济职能之一就是发现、评估、配置风险,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并为客户提供市场、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使命。从这个角度讲,推动银行经营转型,由传统商业信贷银行向综合服务型银行、多元投资管理银行、优秀交易银行转变,不仅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