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遭遇.docVIP

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遭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遭遇

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的遭遇   The opening of Ullens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triggers new ideas on the title “85 New Wave”. Some critics and artists challenged that isn’t it right to include “the Star” in late 70s and the “Scar Fine Arts” around the same period into the “85 New Wave”? Is it possible that the “85 New Wave” can be represented by only some thirty persons on the show? Are there existences of clear academic and operational limits in this show? Any view or advice is welcomed. Now what I concern is what the “85 New Wave” has been gone through.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馆展览“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11月开幕,展出陈箴、触觉小组、丁乙、厦门达达、顾德新、黄永等30个艺术家个人和团体的137件作品以及大量文献和手稿。对于这场以中国当代艺术溯源为目的展览,很多人提出异议,焦点问题包括将“85新潮”定位为“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为何仅圈定1985年以后的艺术作品,展览中几个重要艺术家譬如丁方如何可以缺席等等。不管是否承认,海外收藏家对于保存和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确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伦斯的藏品在退隐多年之后重新空降中国,在事实上带动和激发了国内对于当代艺术起源的回顾,以及系统的梳理工作,与之同时也使得整个海内外学术界和市场将目光汇聚到中国当代的研究上,通过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回顾历史,发掘新的艺术市场资源。除却以市场状况为轴心的学理剖析,面对诸种芜杂纷繁的现实景象,我们也有必要悉心听取经由美术史文化史探究而来的声音,与之共同寻求另一维度上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脉络梳理,建立一种切实而中肯的价值公设。依托历史背景,反观现状,本文作者吕澎从批评家的视角来分析尤伦斯开馆的种种现象和现象背后的问题,阐释出当代艺术的历史、学术与商业的关系。    “85新潮”是一个含含糊糊的历史概念,大致说来,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85、1986年美术现象的一个历史代名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引发了对这个名词的重新思考,有批评家、艺术家说,难道不应该把70年代末的“星星”和几乎同时的“伤痕美术”纳入进“85新潮”的问题之中吗?难道“85新潮”就是这展览中???三十几个人的事吗?难道这个展览不是存在明显的学术和操作缺陷吗?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我关注的是“85新潮”的遭遇。   无论怎样,80年代的现代艺术―被归纳为“85新潮”、“85美术运动”等等―仅仅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事实上,她没有得到任何官方美术机构的认同。当政治上的质疑被提出来的时候,那些被称之为“现代主义者”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总是遭到批评,他们的展览与活动总会遭遇关闭与禁止的可能。1984年的反对“精神污染”和1987年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对接受西方思想与文化的思潮―“85新潮”就在其中―的批判,“85新潮”在80年代的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立脚的空间,而只能通过一些拐弯抹角的词汇来陈述,这个事实非常简单和清晰地说明了“85新潮”在这个时期的遭遇;真正的同情者仅仅是部分与“85新潮”的参与者有同样年龄和同样知识背景的人。经历过80年代的人都知道,现代主义虽然有“思想解放”这个合法的背景,但是,究竟实质上有多少现实的合法性是值得认真分析的。那个时候,为了寻求知音,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可以相互联系和介绍,以作为现代主义革命道路上的同志,社团、群体之所以如雨后春笋,就在于大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力量与支持。所以,即便存在着事实上的私利与个人目的,可是,用理想主义来概括那个时期人的精神状态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好在那个时期的人还活着,冷静地回忆一下是一定会有类似感受的。这样的状况大致保持到1989年的“现代艺术展”,之后,就是战役结束后的状况了:当初指挥作战的人―不止一两个―已经离去,四处有一些没有熄灭的硝烟,黄昏中能够远远看到几个相互掺扶的人朝着夕阳而去,人们散去了―不是“一哄而散”而是不情愿,遥远的地方断断续续有几丝古老的笛声。   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不再讨论80年代的问题,无心、无意、无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