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docVIP

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

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摘 要: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 弱势群体 权利保护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90-02      弱势群体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社会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保护需求日益强烈。当前,弱势群体问题己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即使不计算我国整体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农村人口,仅将城乡贫困人口、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需救助者、进城农民工等处于弱势地位的城镇人口计算在一起,我国弱势群体的数量有1.4亿~1.8亿人左右。{1}如此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构成了对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严重威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并切实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如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那么社会就很难稳定,和谐社会将无法建立。   一、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   在保护弱势群体权利方面,我国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法律制定的目标和实效存在很大的差距。从总体上说,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效果还不尽人意,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忽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第45条、第46条、第48条、第49条分别从多个层次作出了对伤残者、疾病者、老人、妇女、儿童的倾斜性保护规定。然而在具体的法律操作中,许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没有有效地得到法律保障,甚至长期被忽视。主要表现为:(1)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毋庸置疑,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给弱者以‘生存权’让弱势群体有尊严地接受关怀,是宪法赋予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而现实中,对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2)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上学困难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3)弱势群体就业权利得不到保障。许多弱势群体就业范围十分狭窄,往往只能从事别人不愿从事的苦、累、脏、重的劳动,收入十分微薄,就业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发展性得不到保障。(4)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权常常被剥夺。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机会往往很少,甚至被剥夺,这样导致弱势群体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使公共政策对己方权利有足够的重视和保障。因此,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力非常低。   (二)弱势群体缺乏相应的权利救济途径   我国弱势群体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更多的仅限于实体法层面上,即更多地是赋予弱势群体一些实体法上的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所规定的相关权利,然而却没有规定这些权利的救济权。正所谓“无救济则无权利”,对于实体权利救济途径的缺乏致使弱势群体享有的实体权利受到减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弱势群体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无法通过正当的程序来解决,另一方面,由于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其实是政府的一项作为义务,需要政府积极地履行。然而由于权利救济途径的缺乏,当政府怠于履行其职责的时候,法律缺乏惩罚制度来对其进行约束,弱势群体在面临该种困境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三)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弱势群体的需要   从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的角度说,社会保障法应当是市场经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法律部门,与其他基本法一样,应当要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现实生活中,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法律只有7部,而且还不是专门的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法的内容是与其他法律混合在一起的,是在其他法律的某些章节中提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比如《劳动法》中提到的社会保险问题)。”{2}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各项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各省各市或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或者干脆没有,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更新更加谈不上。我国《宪法》第45条作出了统一性规定,赋予全体公民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多层次地覆盖全社会。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注重体制内成员,尚未覆盖贫困的农民。城镇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