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计项与现金流关系会计稳健性计量研究.docVIP

基于应计项与现金流关系会计稳健性计量研究.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应计项与现金流关系会计稳健性计量研究

基于应计项与现金流关系的会计稳健性计量研究   一、会计稳健性及其发展      (一)会计稳健性会计稳健性又名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它是财务报告的一项重要特征和惯例,隐含着在确认和计量收入和资产时应保持谨慎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第1号国际会计准则中把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由于稳健性本身的重要性,及其与准则制定、公司治理、市场监管以及会计的国际比较和趋同等多个方面存在广泛联系,近年来稳健性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升温。   (二)会计稳健性的发展Devine(1963),Sterling(1967)及Stau-bus(1985)指出会计的稳健性普遍存在于外部财务报告中。Ball,Ko-thari和Robin(2000)与Ball(2001)都认为与稳健性相关的经济损失或坏消息的及时确认是财务报告最重要的特征。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的分析研究首次确认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所以,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最早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Watts(1993)。他不仅提出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四大因素,还为稳健性的实证检验指引了一些方向。   Fehham和Ohlson(1995,1996)首次开始使用“稳健会计”一词来表示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长期超过其账面价值后,MTB(Market-to-Book)及其变体被广泛应用,成为计量稳健性的一个方法。该计量方法认为如果MTB小于1,则说明会计政策比较稳健,并且该比值的大小反映了会计政策稳健程度的大小。   Basu(1997)的反向回归模型首次将盈余一股票收益关系模型用于验证会计稳健性,由此推导出会计稳健性为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更为充分及时,并提出:稳健性意味着会计盈余对负的股票收益更为敏感,即会计收益在对股票收益的回归中“坏消息”组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拟合优度更高一些,由此证明了稳健性的存在。由于这种计量方法可以准确计量稳健性程度的大小,可以使用其指标来比较分析时间序列或横截面稳健性程度的差异,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便利,所以反向回归模型在之后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Basu(1997)提出的反向回归模型在稳健性实证研究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后,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应用Basu模型的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文献。   Dietrich,Muller和Riedl(2003)对Basu的反向回归方法从计量经济学角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使用内生变量(回报)作为自变量使结果不可解释,而且负回报观察量相对较少导致了稳健性的计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Ball和Shivakumar(2005)也指出了Basu计量存在的一些缺陷。首先,它无法将盈余中的暂时性收益或损失从应计的随机误差中分离出来,也无法从某些盈余管理中分离出来。所有这些都是暂时的并且导致收益变动的负序列相关。其次,模型只能识别暂时性部分的存在性而不能识别其确认是及时或不及时的。此外,私有企业没有股票回报,无法使用Basu模型计量稳健性。   Bali和Shivakumar(2005)还研究了应计项与现金流的关系,认为应计项不但可以消除现金流的“噪音”,还可及时确认经济损失,导致了应计项与同期现金流之间的非对称相关关系,可以表征稳健性的存在。由此提出了应计项与现金流回归计量模型。   Givoly和Hayn(2000)发现从60年代后期开始就出现了负的累计应计,而且程度越来越大。如果会计是无偏的,从长期来看,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公司的累计利润应该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趋于一致,从而使得累积应计值最终归零。但在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财务报告中会产生累计值为负的应计项。由此可以通过负的累积应计项的程度和速度这两个指标来反映会计稳健性,称其为应计项目模型。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股票的不完全流通,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股票市场的收益不一定能够准确代表公司的会计收益,单从市场模型分析并不能够很好地验证我国市场的会计稳健性。而应计项与现金流模型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不需要利用股票市场的数据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度量,本文就此模型予以详细介绍。      二、应计项与现金流模型      (一)模型的基本原理应计项或现金流回归计量模型建立在当期应计项对现金流回归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应计项探索经济损失是否得到及时确认。   公司的现金流,尤其是来自长期资产的现金流一般是相关的或者具有持续性,这意味着当期现金流的实际变动与未来现金流预期的变动是正相关的。如当期现金流减少的投资项目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