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外渗处理讲解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S @YOURNAME * 模板来自于 *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2017.09.21 药物外渗图片 药物外渗图片 学习原因: 现在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若发生药物外渗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医务人员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避免化疗药的外渗? 一旦发生化疗药外渗我们该如何处理? 目 录 1 2 3 4 5 6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常见化疗药外渗处理 一般化疗药外渗的处理 参考文献 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①发疱性化疗药物; ②刺激性化疗药物; ③非刺激性化疗药物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1、发疱性化疗药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以及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等,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2、 刺激性化疗药物可引起轻度组织炎症和疼痛,一般不会导致皮下及组织坏死,如依托泊苷、紫杉醇、博来霉素、顺铂、氟尿嘧啶等。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3、 非刺激性药物对局部组织没有溃疡、坏死等不良反应。 (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二)化疗药外渗的临床表现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多发生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剧痛、烧灼样痛。 Ⅱ期:药液渗漏后2-3天发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样肿胀、变红,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患者可有发热。 Ⅲ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及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化疗药外渗的临床表现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化疗药外渗的临床表现 Ⅱ期(静脉炎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 化疗药外渗的临床表现 Ⅲ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1、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者,使血管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药物易渗漏而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化学性炎症及坏死。 2、操作因素: ①静脉穿刺过程中选择血管不当造成穿刺不成功,会发生液体外渗;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都会导致血管损伤。 ②针尖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3、药物毒性:对血管损伤,凡是接受化疗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局部反应,静脉是药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静脉血管因抗癌药物刺激,可出现瘪陷、硬化,使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 4、宣教因素: ①化疗前对病人宣教不够,未让病人认识到药物外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 ②病人局部不适时未及时通知护士。 ③输液过程中病人未按正确的方法活动输液肢体,导致针头穿破血管针尖滑脱等均可造成药物外渗。 (三)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1、合理选择血管。 (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剂、刺激性化疗药不宜选择手足背小血管。 (2)长期化疗病人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的注射选用小静脉。 (3)接受化疗的患者往往需要反复输液,应从远心端选择血管,使每根血管的利用率最大,多部位、交替使用血管,保证每根血管得到休息和修复。 (4)做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 常见输液工具 (四)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2、提高专业技术。 (1)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 (2)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3)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4)化疗药输毕应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普通补液冲管后方可拔除。 (四)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3、合理使用药物。 (1)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和输入速度。 (2)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用药前后冲管,静脉推药时应边抽回血边推药物,确保药物在血管内。 (3)浓度:不宜过高。 (4)速度:不宜过快。 (四)化疗药外渗的预防 4、加强患者配合。 (1)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宣教。 (2)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活动。 (3)化疗时如有异常感觉,及时报告护士。 (五)几种化疗药外渗处理(文献报道) 1、柔红霉素:8.4%碳酸氢钠5ml+地米5mg局部静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减少炎症。 2、丝裂霉素、放射菌素D:维生素C 1ml (50mg/ml)局部皮下或皮内注射静注直接灭活。 3、阿霉素: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50~200mg局部皮下或静脉注射;1%氢化可的松霜外敷减轻炎症反应;8.4%碳酸氢钠5mg+地米5mg静注,或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