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看《朗读者》中米夏与汉娜形象.docVIP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看《朗读者》中米夏与汉娜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看《朗读者》中米夏与汉娜形象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看《朗读者》中米夏与汉娜的形象    [摘要]文章运用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之“阿妮玛”和“阿尼姆斯”、“人格面具”和“阴影”等原型理论,分析了米夏与汉娜这一组人物形象,从心理层面上解释了这一段忘年恋的形成及其悲剧收场的原因。   [关键词]《朗读者》 人物形象 荣格 集体潜意识      《朗读者》是一部新作。它严肃庄重,同时也令人感动。它被改编为电影并于2008年上映。我们从众多的影评中,能够看出米夏与汉娜的忘年恋是评论的主旋律。然而,对于他们这段爱情及造成其悲剧的成因却少有提及。他们的爱情不同于一般的爱情,或者也可以说,颠覆了一般的爱情;因为提到爱情,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是成熟男子的高大伟岸和年轻女子的小鸟依人。而在这一段故事中,男女主角的关系发生了倒转:女子老练成熟,男子未谙世事。这一对不同寻常的组合揭示了恋人之间怎样的心理问题?从这一段畸恋的开端、发展到结局,我们能够看出人物性格的哪些特点?这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诉诸心理分析法加以阐释。   “我爱汉娜,这对我们这一代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命运,是德国人的气数”!一段缠绵悱恻的感情纠葛就这样在米夏――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与汉娜――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女性之间展开了。通过梳理他们数十年的爱恨牵绊,我们能从中找出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而这些根源恰恰符合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原型理论。以下,笔者将从“阿妮玛”和“阿尼姆斯”以及“人格面具”等原型入手,简略分析米夏与汉娜这对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这一段忘年恋的形成及其悲剧收场的原因。   一、“阿妮玛”统摄下的米夏与“阿尼姆斯”统摄下的汉娜   为什么一个十五岁的青年与一位大她二十一岁的女人能在感情上如此依赖呢?仔细研读,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借荣格关于“阿妮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理论进行解析。荣格认为,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处都具有异性的某些倾向性特征,即“阿妮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原型。“阿妮玛”是男性潜意识中的女性倾向,而“阿尼姆斯”则是女性潜意识中的男性倾向。荣格曾经描述过“阿妮玛”在男性潜意识中的四??发展阶段:即夏娃――海伦――玛利亚――萨比安西亚。其中夏娃在神话中乃是母性形象的原型,象征着本能与生物性。海伦的形象则代表性爱对象,她将一种浪漫的、审美的层位具体化了,然而其特征仍然是性的构成特点。童贞女玛利亚是一个将爱情升华到精神现身高度的人物,就像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米莉安。萨比安西亚则是至圣至纯的化身,如蒙娜#8226;丽莎,她在人们心中已近乎于纯美女神。“阿尼姆斯”在女性潜意识中也具备四个发展阶段:即赫尔克里斯――亚历山大――阿波罗――赫耳墨斯。赫尔克里斯身强力壮,是纯粹的体力的化身。亚历山大独立自主,阿波罗具有类似“教授”或“教师”的指导意义,赫耳墨斯则是灵感与创造的象征。   我们从小说中的许多细节可以看出对汉娜的痴迷正是米夏“阿妮玛”中夏娃原型的心理投射。为什么偏偏是夏娃,而不是海伦、玛利亚或者萨比安西亚?虽然汉娜也是米夏的性爱对象,但他对汉娜的性爱是建立在一种对母性的依赖上的。虽然这孩子坚持认为自己长大了,在内心深处却大有“未断奶”的感觉。他不愿和母亲陪他看病或是买大衣,是怕给同学们当成“妈妈的乖仔”,然而内心深处对母爱的渴望确是无法消磨的。十五岁的米夏生病了,汉娜的出现无异于一方面为他填补了母爱的缺失,另一方面又不会使他感觉没面子――实际上反而是一种骄傲。那天在汉娜住所的楼前呕吐后,他难为情地哭了。而当汉娜叫他“小家伙”,又把他搂入怀里宽慰后,便使他停止了哭泣。我们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感到孤立无助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母亲的安抚和宠爱。当时米夏身体不适,在大路旁呕吐本就不雅,加之又被汉娜撞见,作为青春期的男生必定觉得窘迫难当,哭就成了很合情合理的事。正如我们生病或是摔跤了,妈妈一哄就不哭了一样,汉娜给了米夏类似母爱的慰藉,使他停止了哭泣。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夏第一次失身于汉娜之后,思忖着汉娜同自己睡觉是对自己的娇惯,把自己宠坏了。汉娜对他的宠爱勾起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关于他母亲宠爱、照顾他的幼年记忆,写母亲如何为他暖暖和和地洗脸、暖暖和和地穿衣,以致十五岁的米夏迷惑不解地思索母亲为什么对他如此宠爱。这里,米夏无意识地提及两个不相干的女人,正好能说明在米夏的潜意识里,汉娜与母亲有个共通点,毫无疑问是“母性”。   而且,米夏对汉娜的依恋也超出对普通异性的依恋。当年的米夏是个十五岁的青年,身边不乏年轻漂亮的女性同学。苏菲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多年后米夏与苏菲发生过那么一段关系,但很明显这个年轻女孩只是被米夏当作了玩物而已。相比之下,米夏对汉娜的态度则是委曲求全、百般退让:“她一开始威胁我,我就马上无条件投降。我故伎重演,把一切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