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RFS是一种潜在性致命性综合症,但它是可预防的 认识和识别危险病人对改善临床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重新开始喂养时应根据患者的状态,从5-10Kcal/kg/day开始,逐步增加到正常状态 注意电解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和检测,有利于RFS的预防和治疗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是对长期饥饿或/和营养不良的患者重新开始喂养(经口、EN、PN)所引起的与代谢紊乱相关的严重水—电解质、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和维生素缺乏的一组综合征(Ann Intern Med 1951)。 可致命,可预防 最早于1940年由Burger等定义,他们报道了二战时期战俘和集中营幸存者,有部分人在摄入高糖饮食之后迅速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和致死性心力衰竭; 20世纪70年代发现部分接受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出现类似的症状;随后观察到慢性营养不良病例,如糖尿病高渗状态、神经性厌食、酗酒、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在营养治疗的早期阶段也可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 住院成年患者的RFS发生率为2--3% ICU 患者30% 低磷血症 低镁血症 低钾血症 维生素缺乏 体液分布改变 糖脂代谢异常 低磷血症: RFS低磷血症的定义:是指血液中无机磷浓度低于0.5 mmol/L。血磷浓度在0.5 ~0.8 mmol/L为轻度低磷血症,0.5~0.3 mmol/L为中度低磷血症,0.3mmol/L以下则为严重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是RF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补磷则成为RFS的主要治疗手段。 Subramanian等报道,42%的低磷血症患者未得到相应的治疗。 RFS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 症状通常在再喂养开始4—7天内出现,而神经症状通常在这些变化之后出现。主要症状与体征如下: ①循环系统:心律失常、AHF、低血压、休克; ②呼吸系统:呼吸肌无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③神经系统:麻痹、瘫痪、手足搐搦、肌肉震颤、肌 无力、谵妄、幻觉、韦尼克脑病; ④消化系统:腹泻、便秘、肝功能异常; ⑤血液系统:脓毒症(继发于白细胞功能障碍)、出血倾 向、溶血性贫血; ⑥代谢系统:代谢性酸中毒; ⑦泌尿系统:急性肾小管坏死(继发于横纹肌溶解); ⑧运动系统:肌肉疼痛、肌无力、横纹肌溶解症。 有学者统计近年RFS病例报道,上述症状按发生总例 数排列依次为: 肌无力(19例)、腹泻(16例)、感觉异常(1l例)、 心动过速(6例)、轻度的呼吸困难(3例)、 肝功能异常(2例)、肢体麻痹(2例)、谵妄(2例)、 横纹肌溶解(2例)、肌肉疼痛(1例)、便秘(1例)、 四肢瘫痪(1例)、辅助通气时间延长(1例)、 心跳骤停(1例) 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时,营养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RFS。 包括: ①营养物质摄人减少:如长期低热量饮食或禁食、绝 食、神经性厌食、异嗜症、偏食等; ②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酗酒、吸收不良综合征、吞 咽障碍、炎性肠病,以及十二指肠手术后等; ③营养物质代谢障碍:如病态肥胖、难治性糖尿病; ④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如恶性肿瘤(特别是化学治疗阶 段)、腹部手术、艾滋病、肺结核等引起的体重下降(1 个月内下降超过5%,或3个月内下降超过7.5%,或6 个月内下降超过10%); ⑤其它,如长期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利尿药治疗、 肺部疾病如肺炎等。 上述危险因素当中,以长期饥饿患者的RFS发生率 最高,当其饥饿状态超过7~10 d,就有可能发生RFS。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改变:总的来说与RI分泌、电解质细胞内 转移和合成代谢增强有关。 1.饥饿时期,RI分泌下降伴随胰岛素抵抗,分解代谢多于合成 代谢,导致机体磷、钾、镁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消耗,然而 此时血清磷、钾、镁水平可正常。 2.重新开始营养治疗,特别是补充大量含糖制剂后,血糖升高 ,RI分泌恢复正常,RI作用于机体各组织,导致钾、磷、镁转 移入细胞内,形成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3.糖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增强还大量消耗维生素B1。 RFS的这种代谢特征,通常在营养治疗3~4 d内发生。 BMI<16;3-6个月内无意识体重下降>15%;很少或无营养摄入>10d;喂养前血清低钾、低磷、低镁(1项或以上) BMI<18.5; 3-6个月内无意识体重下降>10%;很少或无营养摄入>5d;滥用酒精或药物史(胰岛素、化疗、抗酸剂、利尿剂) (2项或以上) 诊断RFS的关键在于筛选出前述的RFS高危人群, 且其营养不良应持续1周以上。当这些患者在营养治疗 期间发生: 1.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