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图书馆的典范
——纪念和顺图书馆建立八十周年
林超民
记得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时常会在星期天吃过早饭从城里步行到和顺乡,一路上背诵古文、俄语或默记数理定义、公式等。先在元龙阁清澈见底的池塘游泳,再到图书馆看书。下午,又背着诗文、记着单词、想着功课,步行回到城上。
和顺图书馆吸引我的魅力在于有许多可读的报刊,尤其是在其他图书馆看不到的《侨声报》等海外报刊,有安静优雅的环境,有和蔼可亲的图书管理员,还时常有饱学之士之士到此阅读,可以向他们请教。
我读中学时的副校长白平阶老师在给我们上语文课时不止一次的讲到和顺想图书馆,我之所以步行六七里到和顺图书馆看书,与白校长对和顺图书馆的赞赏分不开。白校长在《和顺图书馆给我的印象与帮助》中写道:“进入图书馆,我们没有看过一张施主的脸嘴,没有受过一次员外的架子与刁难,虽然这是属于一乡的私产,看报、读书、或游息的,见了我们都打招呼,或同作一项问题的谈话,但其间没有寒暄与客套。”今天重读这段文字,倍感亲切,也对给我教益的白校长倍感怀念。
大学毕业后,我到过省内外许多有名的图书馆,到过北京国家图书馆、到过台湾省的“国家”图书馆、到过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的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还到过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日本公立私立图书馆,但是令我魂牵梦萦的还是小小的和顺图书馆。
我爱把图书馆比作读书人的天堂。和顺图书馆就是天堂一块神圣、清幽、高雅的净土,因为和顺图书馆是乡村图书馆的典范。
把和顺图书馆称为典范,并非溢美之词,而是我走遍大半个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后得出的切身感受。
乡民自治的典范
乡村自治是和顺乡的重要特点。和顺乡作为中国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基本上是村民自治的社会。和顺乡的每一个家庭都建立延续不断的家谱。每一个家庭都隶属于一个家族,每个家族由族长领导,每一个家族都建立族谱、设立祠堂。家谱不仅仅是家庭祖孙世代相传的系谱,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规范、思想约束。家谱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与道德的体现,家长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按照儒家传统的礼仪、道德,认真修身、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凡是严守传统道德的人才可以进入家谱。在修身、治学、科举、经商、务农、做工、从政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人,会在家谱中得到表彰,成为子孙学习的榜样。如果作奸犯科,有不法劣迹者,不准进入家谱。家谱的编修,在家长的领导下进行,族长、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学者对家谱的编修负有指导、监督的责任。家谱要送进祠堂保存。从现今我们看到的和顺乡族谱、家谱中,可以领略到其在乡村社会中的或隐或现的精神力量、凝聚力量、教化力量。
乡长不是来自县府的任命,而是由和顺乡的每一个家族的族长、和德高望重的代表们共同推举。乡长由乡民选举,必须受乡民的监督,为乡民办事,对乡民负责。乡长的权利来自乡民,只有诚心诚意为乡民办事,才能赢得乡民的支持与拥护。担任乡长的人,大多不是为了获得权利,更不是要用权利为个人、为家庭谋取私利,他们不领取薪俸,不伸手向乡民索取财物,他是为着乡民的利益出来担当责任。他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为实现传统道德的人生价值。乡村自治是建立在每一个村民、每一个家庭“自律”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和顺乡是一个自律的乡村。受传统教育的熏陶,每一个和顺乡人自觉修身,严守村规民约,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乡村社会。
乡村自治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必须有深厚的儒家文化的积淀。和顺乡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这个乡村社会以耕读传家,形成良好的传统。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耕田织布的同时不忘读书识字。读书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男孩的天职。读书是修身的门径、读书是齐家的途径,读书是进入中国上流社会的阶梯。读书蔚然成风,就连一般农妇,也多少识几个字,会诵读几句诗文。每一个家庭都在耕田,每一个家庭都有人读书,每一个村民都知书达理。耕田为读书提供食衣住行的保证,读书又带动了耕田。正是耕读社会的良好传统推动了乡村自治。读书,要有书可读。买书、藏书自然而然成立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建设。每一个家体的自觉的买书、藏书,推动了乡村图书馆的建设。
和顺乡人对书本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对联中窥见一斑:
千秋事业书中始
万国风云座上观
书自云边通契阔
报来海外起群黎
处世须才更需德
传家积善还积书
讲让兴仁,同敦古处;
家弦户诵,共乐春台。。乡民自治催生了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有加强了乡民自治的能力,提高了乡民自治的水平。
乡村建设的典范
和顺乡的建设经历元明两代的发展后,到清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外出经商的成功,和顺乡的富户迅速增加。富裕的和顺乡人,在乡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除了家屋的建设外,十分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建设中,具有高度的生态智慧,注重天人合一的生态建设。为细心保育与合理利用水源,而衍生的洗菜亭、洗衣亭建设。乡民友善亲密,互爱互助,而推动乡村有公共活动的场所,如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