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教案设计.docVIP

基于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程序性知识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教案设计   [摘要]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急需我们每一为教学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 程序性知识 写作教学 借景抒情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前者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是静态的,不能很快转化为能力,要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内化过程;后者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是动态的,可以很快转化为能力①。语文教师教给学生的更多是陈述性知识,忽视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达到程序性知识阶段,才有广泛迁移的可能性”②,特别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作文课,将程序性知识传授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尝试给学生带来切实、管用的指导。   【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练习)   2.教学目标:(1)能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景物,抓住其特点,真挚自然的抒写情感   (2)能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完成习作   3.教学重点:借景抒情的写法   4.课时安排:两课时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有“元曲四大家”之称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没有直白的抒写情感,但读这首诗,我们都能体会到旅人那份孤独寂寥的心情。诗人正是借助景物画面,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技法。   二、知识链接   对于“借景抒情”,我们并不陌生。借景抒情,就是通过对现实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自然景物本来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身也不会像人类一样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但当作者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受中时,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感情色彩,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了。作者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单纯的描写景物,而是借景物来抒发情感。   那么,我们将如何运用这一写作技法呢?   三、方法引导   阅读片断:   片段1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宗璞《紫藤萝瀑布》)   赏析、借鉴片段1   读前一部分文字,仿佛在我们眼前,就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绚丽的色彩曳动着目光,郁郁的幽香缭绕在鼻前……这样一幅卓绝的“图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体悟到花儿所蕴含的生命活力、作者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相反,后一部分,作者用“稀落、伶仃”等词语展现紫藤萝昔日衰败的惨景,花所遭受的劫难与不幸,沉浮与漂泊,又使我们真切的感受作者当时内心的焦虑和悲痛。   写法总结   ①写景是抒情的基础,首先要对景物进行选择,选能够表现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做到情景相应。   ②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特征,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③由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引发出对人生、社会的联想和思考。   片段2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赏析、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