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2018级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BE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解析】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析】BD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解析】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语》中孔丘“________,________”的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2分)
(2)当有人纠结于取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借用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2分)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1分)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14.B2分,E3分; 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学案:第三章+疑难规律方法:第三章+统计案例.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学案:第二章+4 二项分布.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学案:第二章+5+第2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学案:第二章+6 正态分布.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2-3学案:第二章+章末复习课.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学案:1.1 正弦定理(一).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5学案:1.1 正弦定理(二).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三学案:2.3.2 方差与标准差.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三学案:2.4 线性回归方程.docx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三学案:2章末复习提升.docx
- 集成制造环境下成本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理论、实践与展望.docx
- 高中英语诗歌翻译课堂情境创设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初中物理实验评估教学画像构建与智能算法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集磁环式光学电流互感器性能:多维度剖析与优化策略.docx
- 人工智能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集束钉群装配式组合梁静力行为的试验与机理探究.docx
- 高中历史课堂与校园广播历史人物评价与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慧教育云平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手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共享出行模式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出行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集装箱码头调度的多维度优化与实践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