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基础 性对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统计学基础 性对数.doc

相对数 一、相对数及其意义   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表示,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   计算相对数的意义是把基数化做相等,便于相互比较。如:每千人中的发病数,每百名某病患者的死亡人数等。   例如:某时期内,甲部队患感冒者17人,乙部队10人,我们不能因为17人多于10人,而得出甲部队感冒发病率高的结论,如果甲部队有534人,乙部队为313人,那么甲乙部队感冒率分别为:   甲部队:17/534×1000‰=31.8‰   乙部队:10/313×1000‰=31.9‰   根据这两个感冒发病率可以看出,两个部队感冒的发病强度是一样的,即每千人中发病32人。   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数   (一)强度相对数(率)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度(即频繁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强度相对数=某现象的发生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100℅(或1000‰)(3.1)   例如:某部队某年发生菌痢136人次,该部队同年平均人数为14,080人。求该部队的痢疾发病率。   痢疾发病率=136/14080×10000‰=9.66‰   即平均每千人中有9.7人发病。   在医学上常用的强度相对数有患病率、发病率、感染率、病死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某病患病率=某病患病人数/调查人数×100%   某病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同期间内平均人口数×100%   某病感染率=带有某种病原体人数/检查人数×100%   某病病死率=死于某病人数/某病患病人数×1000‰   某病死亡率=某年某地某病死亡人数/同年该地平均人口数×100%   出生率=某地某年活产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某地某年死亡率/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自然增长率=某地某年活产数-死亡数/该地同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出生率-死亡率   表示每年每1000人口增加的人数。   (二)结构相对数(比)表示某部分在全部分中所占比重,以100作为基数,计算公式为:    结构相对数=某一构成部分的例数/各构成部分例数之和×100(3.2)   全体内各组结构相对数的总和应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区各种疟疾发病例数为:恶性疟68名,间日疟12名,三日疟17名。则三种疟疾分别占疟疾患者总数的百分比为:   恶性疟=68/(68+12+17)×100%=70.1%   间日疟=12/(68+12+17)×100%=12.4%   三日疟=17/(68+12+17)=17.5%   各部分百分比之和为100%,即70.1%+12.4%+17.5%=100%   (三)比较相对数(比)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通常以某种现象的数量为1或100作基数,看另一种现象的数量是多少。计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数=甲现象的数量/乙现象的数量(3.3)   例如,某地自1972年至1976年间,肝癌发病数中男性2,209,女性735人,则男性为女性的3.005倍即   男/女=2209/735=3.005   也可写成:男:女=2209:735=3.005:1   又如:动态相对数也是比较相对数,表示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对比,如表3.1为某医院收治病人总数的变化。 表3.1 某医院收治病人总数的变化 年份 收治病人总数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定基式 环比式 定基式 环比式 1979 6579 100.00 100.00 … … 1980 7914 120.29 120.29 20.29 20.29 1981 7991 121.46 100.97 21.46 0.97 1982 6083 92.46 76.12 -7.54 -23.88 1983 8702 132.27 143.05 32.27 43.05 1984 10741 163.26 123.43 63.26 23.43   第栏是以各计算期与基期1979年数值的对比来说明发展速度的,如:   1981年的发展速度=7991/6579×100%=121.46%   1982年的发展速度=6083/6579×100%=92.46%   这里基期是固定的,叫定基式。   第栏是以各计算期与上一年的对比来说明发展速度的,如:   1981年对1980年的发展速度=7991/7914×100%=100.97%   1984对1983年的发展速度=10741/8702×100%=123/43%   这里基期不固定,而是依次将相邻两个时期的数量相比,叫环比式。发展速度大于100%表示这一年的数量比基期大。小于100%这一年数量比基期小。   发展速度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