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两首集体备课 主备人:侯淼 《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通过虚词“矣”体悟情感变化,感受语言之美。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培养坚强独立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人物形象,鉴赏人物自我觉醒之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经》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画的都是女子形象,她们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着,或活泼顽皮,无论是《兼霞》中的在水伊人,还是《关眼》里的窈窕淑女,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过学者鲍鹏山在《第三只眼看《诗经》中却说“《诗经》里最完美的女性当属那位卫国女子”,也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氓》中的女子,这到底是怎样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学习这首诗 二、知识积累 《诗经》简介。 三、文本解读 1.听《氓》的配乐录音带,要求学生给个别字词注音。 2.学生齐读全诗,诵读提醒:(二二节拍)。 3.整体感知,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 4.初赏课文,进一步理清诗歌结构,理解故事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相互结合 请大家找一找,淇水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展示全诗) 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正好对应了这出爱情悲剧中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变,决裂(板书) 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在三次涉淇中有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次: 先来看第一次,请一个学生回答,你觉得第一次渡过淇水时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 甜蜜、期盼(板书:甜蜜) 好,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一章。(指导朗读) 其实,就在第一次渡过淇水之后,诗中还写到了一次隐含的渡过,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 就在第二章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此时的女主人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幸福,开心(板书:幸福) 总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載言。”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此时笑是一种幸福,哭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幸福。 好,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二章。(指导朗读) 第二次: 诗中第二次写到淇水又是在哪一章呢?那么这一次渡过淇水这位女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呢? 请学生回答:沉痛、追悔、怨恨、伤心(板书:怨恨、痛悔) 请一个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指导朗读) 总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当这位曾经幸福的女子再度穿越淇水时,已是事易时移,物是人非了。她遭受着双重的痛苦:身体上,生活贫穷、劳作艰辛、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前路渺茫。 第三次: 诗中第二次写到淇水又是在哪一章呢?那么这一次渡过淇水这位女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呢? 请学生回答:失望、清醒、愤恨、决绝 (板书:清醒、决绝) 请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来齐读。(指导朗读) 总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为何淇水都有岸,而氓的欲望却毫无止境,我的痛苦无边无沿呢? 探究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探究这两处比兴手法的好处。 结构上,(1)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2)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3)过渡作用。 内容上,(1)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2)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 我们来把诗歌再听一遍,再次感受女主人公在这一出爱情的悲喜剧中的甜蜜与痛苦、沉迷与决绝。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文诵读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是流动的,人是变化的,尤其是心境。水已非当初之水,人更非当时之人。经历了这样一出爱情悲剧,“我”绝对已非当初那个懵懂纯真的少女,三次涉淇,女主人公在热恋时的甜蜜、在失恋时的痛苦以有在决绝时的清醒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了这样浪漫痴情的女子,也勾勒出了一个负心背义的男子。当然,诗中使用的对比的地方绝不止于此,大家可以再读一读,找找看诗中还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手法? 学生轻读,逐章讨论。 求婚:氓(蚩蚩,怒)——我(将,秋以为期) 迎娶: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劝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控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三、四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反省: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决裂: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除了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