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文化思维差异对学生翻译造成影响.docVIP

浅谈中外文化思维差异对学生翻译造成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外文化思维差异对学生翻译造成影响

浅谈中外文化思维差异对学生翻译造成影响   摘 要: 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学生在进行翻译时往往会出现“Chinglish”的现象。本文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中西文化与思维差异; 翻译; 理解内涵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03-0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户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陈代谢的文化源泉。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   由于中西方有着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因此语言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这些都会给思维和语言的表达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方式支配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最根本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他说:“一言以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hensive),而西方则是分析的(analytical)。”这对于我们了解文化和研究中西思维差异,以及如何正确对原文或词句进行理解和翻译是很有启发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难的不是词语或语法的掌握,而是对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正确而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时,由于未能考虑到文化和思维的不同和语言的适宜性,所以在学习或交谈时经常受到本族语的干扰,理解文章或在翻译文章过程中出现一些中国式英语的现象。可见翻译的关键绝不能只着眼于表面的语言转换,而要了解其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只有彻底理解再进行翻译,才能保持异国情调,为读者所接受,最自然的接近原文的译文。如何让学生尽量避免错误的翻译,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所了解。   一、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多,因此有关农谚的语句很多。比如: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揠苗助长→too much zeal spoil all而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喜欢航海,因此源于???海的语句很多。比如:好风快扬帆→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小洞不堵要沉大船→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二、风俗不同   中国与英国人都说:“我用心爱你→I love you with my heart”。而非洲有的民族却说:Love with my liver, love with my stomach,甚至说love with my throat.学生如果不了解非洲风俗的话,照字面意思也许就会产生错误的翻译。   此外,中国人把猫头鹰当作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的神物,觉得它有着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因而成为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甚至把它看作是光明的未来,如“望子成龙”,但英美却把“龙”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这些风俗特点的不同,很容易让学生在翻译时产生异义,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指。   三、联想不同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客观的反映。共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文化也有相同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用雪比喻白,用金比喻黄,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猴子比喻灵活。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比喻表达同一的思想。比如:汉语说“胆小如鼠”,英语说“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说“蠢得像猪”,英语说“as stupid as a goose”。学生怎么想,也不会联想到老鼠和兔子,猪和鹅会有什么相同点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知识介绍。   四、制度、信仰和世界观不同   由于各国人们的民族制度、信仰、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千差万别,人们对同一事物与词汇可能因立场不同,看到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想法。再比如颜色,自然界的颜色是相同的,人的感官也是相同的,但因为人的心情和环境不同,激发的感情就在人们的心中产生特定的意义,从而引起的联想也就不同。还有数字,比如“13”,在西方视为大忌,但在中国,北京人就比较喜欢这个数字。   五、社交礼节不同   中国人经常问:“你吃了吗?”,而外国人打招呼时经常说:“Hello”,“Hi”;中国人喜欢问:“你去哪?”外国人则认为这是隐私问题;中国人告别时通常说:“慢走”、“走好”,外国人则说:“Bye”、“See you later”。   六、文化上的空白与意义上的冲突   所谓文化上的空白,即有些说法或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