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英汉文化差异
论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英汉文化差异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大自然里、社会生活中,颜色无处不在。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On the Spiritual in Art”)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可见颜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语言既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文化内容。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胡文仲,1995)。“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赵贤州,1992)。
在英汉文化交际中同样存在着这种“差异”,而这种“差异”同样也表现在颜色词的运用中,即便是对同一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也会有所不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不断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因此,了解英汉文化,掌握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是有效交际和顺利交际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这种相应的学识和素养,就不能算是具备了适用中外交流所需要的交际能力”(李筱菊,1987)。以下,作者就英汉两种文化中,颜色词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差异予以分析研究。
1 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两种文化都赋予了每个颜色词不同的意义。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某种颜色词有时会被译为与之不等值颜色词,即出现了“错位”的现象。
如在“black tea”中,与“black”等值的汉语颜色词为“黑色”,但由于用词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black tea”在汉语中对应的是“红茶”,而不是“黑茶”。又如“红糖”只能译为“brown sugar”,而不是“red sugar”;“brown bread”译为“黑面包”,而不是“棕面包”;“purple wine”译为“红葡萄酒”,而不是“紫色酒”。“妒忌”、“红眼病”的英语表达为“green with envy”或“green-eyed”,而不是用“red”;受上司青睐称为“红人”、“宠儿”,英语译为“a white-headed boy”,也不是用“red”;汉语中的“青一块、紫一块”,英语却为“black and blue”。
2 颜色词在表达相同或相似概念时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当人们使用英语和汉语表达同一概念或相似概念时,经常会使用不同的颜色词。这往往是由于英语词意灵活、可一词多意,而汉语则较固定,讲求严谨、精确,以及两种语言所处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
如汉语中的“红白喜事”,“红”“白”分别指“喜事”和“丧事”。而英语中则以黑色代表丧事,如“be dressed in black”(身穿丧服),“white day”却是吉日。“淫秽下流”汉语用“黄色”表示,而英语则用“blue”(蓝色)表示,如“blue film”(黄色电影),“blue revolution”(性解放或淫秽读物泛滥),“blue joke”(猥亵的笑话)。(肉类食品)煮得太嫩,未过火,未煮熟,汉语用“红”表示“带血丝”,而英语则用“blue”(蓝)表示。汉语中“黄色”可引申出“嫩、小”等意思,因此就有了“黄花闺女”、“黄毛丫头”等等。而在英语中,表达“没有经验、知识浅薄”时则用“green”来比喻。因此就有了“a green hand”(生手,易上当受骗的人),“green goods”(新鲜货),“a green man”(新手),“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等。
3 由英语和汉语使用颜色词的不对等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使用颜色词时,在英语使用颜色词的情况下,汉语不一定用;而汉语使用颜色词时,英语又不一定用。如:
3.1 有关白色的表达。“white elephant”不是“白象”,而是“昂贵而无用的东西”;“white lie”不是“白色的谎言”,而是指 “无恶意的谎言”;“white ensign”不能理解为“表投降的白旗”,而是指“英国皇家海军军旗”;“white caps”也不是“白色的帽子”,而是指“波峰有白色泡沫的海浪”;“white rage”不是“白色的愤怒”,而是指“震怒”;“white night”也不是“白昼”,而是指“不眠之夜”。
同样,汉语用“白色”而英语不用的情况也很多。如“白痴”(idiot),“白开水”(boiled water),“白天”(daytime),“红白喜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