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戚建波 独特角度讲述“中国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戚建波 独特角度讲述“中国梦”

戚建波 独特角度讲述“中国梦”-音乐论文 戚建波 独特角度讲述“中国梦” “谁为百姓好 百姓给谁爱” “谁没有真情,谁没有真爱,老百姓的爱,简单又实在……”这歌词出自戚建波最新力作《老百姓的爱》。简单又实在不仅是“老百姓的爱”的特点,也是这首歌的特色。而纵观党的十八大之后,涌现出了不少关于中国梦主题的歌曲,这些歌曲多角度歌唱和弘扬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戚建波决定另辟蹊径,从老百姓最质朴的情愫入手创作一首歌曲。“谁让我过得好,感到幸福,我就爱谁。这就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想法。中国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也建立在这种朴实想法之上。”戚建波说。他和词作家对这个主题一拍即合。把歌曲做得大众化、口语化、生活化,唱出老百姓心中的希望,让听众从中感受到老百姓爱的温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歌歌词简洁整齐,每句都是五言,读来朗朗上口,既明白如话,又有一些古诗的韵味。这首歌的配器也突破了传统配器手法,用钢琴与小提琴模仿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平实的语言说出了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诚挚之爱。 戚建波,著名作曲家,在30 多年创作道路上,盛产近千首作品,22 首作品先后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国娃》、《开门红》、《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中华全家福》……这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看到了戚建波的那些创作成就。在艺术创作上,如何保持旺盛的、常青的创作状态?这位作曲家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创作,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从农村大戏中汲取音乐的营养 1959 年,戚建波出生在神道口村。他的爷爷曾经是账房先生,父亲是一名教师,家里的文化气息还算浓。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班长。在戚建波成长的过程中,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就是农村大戏。每逢大戏上演,儿时的戚建波就跟着大人一起看。在启蒙老师夏树忠的引导下,他对二胡、三弦等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恩师的鼓励,自己的刻苦努力,让戚建波在1977 年考上了蓬莱师范学校的音乐班。起初学习三弦,学校后来开了手风琴课,他就一门心思“钻进”了手风琴。“那时琴少学生多,我就经常在课后将琴偷走,到蓬莱阁或学校的防空洞练习。”回忆起往事,戚建波讲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有这股钻劲、韧劲,学习了半年多手风琴,戚建波已经可以在舞台上独奏了。 1980 年毕业后,戚建波被分配到威海七中工作。每逢课余,他就在自己办公室里练习手风琴。“当时,我们的办公室是连排民房。”戚建波说,他的办公室和教导主任的办公室相连。因为当时学校人手少、工作量也大,他一练琴,教导主任就招呼他帮忙刻教材。后来,他想了一招,将版刻得一团糟,教导主任一看就头疼,觉得他不适合刻教材,就放他去练琴。这些“小心思”显示了,在追逐音乐的道路上,戚建波可谓一门心思。因为,他对音乐爱得深沉。不久,戚建波就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威海一中执教。工作之余,他就陪邹树君老师到工厂、农村、部队、机关等单位排练演出。在此期间,邹树君发现他悟性好,就鼓励他创作。1981 年,他在《儿童歌声》上发表了第一个作品《老师的目光》,从那时开始,他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涨。 当时的威海隶属烟台地区,每逢烟台有文艺会演,戚建波必定参加,而且必定有作品获奖。记得有一次奖品是“北极星”牌闹钟,一个奖发一个闹钟,他一下子拿到了12 只闹钟。1984 年,年轻的戚建波被推荐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1990 年,恩师邹树君为戚建波开了一场个人作品音乐会。在创作的道路上,他越走越远。 共性就是我的个性 1997 年,是戚建波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当年,由曲波作词,戚建波作曲的《中国娃》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时隔十多年,当时的经历,戚建波依旧历历在目。为了让导演了解《中国娃》这首作品,通过老乡介绍,他们见到了春晚总导演。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没有录音样带的他,现场和曲波朗诵演唱了这首歌。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诵和演唱,打动了导演。1997 年的春晚,人们记住了这首歌,也记住了“戚建波”这个名字。 此后十几年,他相继有22 首作品叩开央视春晚的大门。《常回家看看》等11 首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他个人也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在祖国的大地上,出自他手、为老百姓广为传唱的歌曲,不胜枚举。在《戚建波创作歌曲精选珍藏版》里。这套沉甸甸的作品,由亲情、百姓、励志、爱国四个篇章、60首歌曲组成。仔细聆听他的60 首得意之作,可以发现戚建波的音乐有着鲜明的特色:有大爱、见真情。他的爱,有对家的眷恋,对祖国的祝愿;他的情,有时如海面一样宁静平和,有时如海心一样浓情荡漾,有时如大海层层叠浪的浓烈奔放,有时如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般豪迈激荡。这些爱,这些情,在音乐旋律中生长、蔓延,它们娓娓道来,真挚感人,可以唤起人们深沉的渴望,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