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外交空间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千年外交空间问题

中国千年外交空间问题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以和平方式进行交往、交涉的政治行为。所谓外交空间,是指外交在国家机器运转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外交战略和策略是否受到国民认同,外交人员在本国是否有影响力,是否受到尊重,处理涉外事务策略选择多不多,回旋余地大不大,等等。探讨中国千年外交的空间问题,对于拓展今日中国的大外交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战国时代的外交空间      外交与人类文明历史同样古老,随着国家的出现,外交应运而生。殷商甲骨文中许多关于“史”(使)、“史人”(使人)、“来朝”的记载,表明了商王朝时期的外交关系。西周“封邦建国”,为日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外交打下基础。春秋战国与古希腊差不多同时期,这是百家争鸣、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就外交空间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黄金时代。春秋时期各国在争霸过程中战争与外交两手并用,鲁史《春秋》所记242年,列国间战争483次,朝聘、盟会450次,这里的朝聘、盟会即为外交活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升级,外交斗争也更加激烈,“合纵”与“连横”为代表的两条外交路线,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长期尖锐的交锋,从而把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艺术推进到一个空前的高峰。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外交思想精彩纷呈的时代,管子主张霸权秩序的外交思想,老子和平主义的外交思想,孔子主张中庸和谐的理想主义外交思想,孟子干涉主义的外交思想,孙子的伐交和谍交思想,张仪苏秦主张合纵连横的均势外交思想等,至今仍有明显的影响。“举凡今日西方所发展的,各种涉及国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践,我国古籍中,无不行行具备”(唐德刚语)。总体来说,先秦时代的中国外交,处在中国古代外交的早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外交基本上在中国境内的列国之间进行。      汉唐时代的外交空间      秦汉以后,中国外交以大一统外交的面貌出现,外交空间明显扩大,其主要特点是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道路,进入与域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新阶段。汉唐时期,中国第一次打开大门与外部世界发生外交关系,从此有了真正国际意义上的外交。   汉唐时代的外交家有职有权,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最大。所谓“特命全权大使”,最名副其实的就是汉唐的使节。例如,汉昭帝时,匈奴串通西域龟兹、楼兰,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奉命出使调查此事,得知匈奴使者刚离开龟兹,当即追上,将匈奴使节一行全部杀死,因功被封为中郎将。傅介子又向大将军霍光建议刺杀龟兹王,震慑诸国,保障西域畅通,霍光认为不如刺杀楼兰王。于是,傅介子以赏赐为名,携黄金锦绣至楼兰,在楼兰王为他举行的国宴上一举将其刺死,另立其弟为王。傅介子将国王头颅传送长安,悬于北门,为天下不忠于汉朝者戒,以功被封为义阳侯。汉宣帝时,冯奉世出使大宛,途中获悉莎车国发生政变,原国王之弟呼屠征杀死候任国王和汉朝使节,自立为王,鼓动邻国投匈叛汉。冯认为如不及早除掉立足未稳的叛乱者,势必养痈成患,但上报朝廷又路途遥远。于是,他当机立断,用手中符节号令附近各国出兵,指挥兵马15000人一举平息叛乱,迫使呼屠征自杀,并择定了新国王。汉唐时代办外交者有头有脸,其职业令人向往。东汉时班超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在班超看来,傅介子、张骞成就的外交事业是“壮士”大业。班超出国时只带36人,却使西域50余国重新置于东汉管辖之下,疏通了丝绸之路的南北通道,保障了西北边疆及西域各族的安全。      明清时代的外交空间      明朝所处的14~17世纪,正值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西方各国经过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的洗礼,先后确立起崭新的资本主义制度,并逐步将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然而,从明代开始中国古代外交空间却逐步变小,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晚清。   当然,这是指整体趋势而言,并非说明清任何时候、任何领域外交空间都在变小。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经30余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和麦加,充分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有明一代,来华朝贡的国家数量之多,朝贡规模之大,皆为历代所不及。明成祖时,先后有苏禄等4国国王来华觐见中国皇帝。明代设立四夷馆,中国第一次有了专职翻译机构,这无疑有利于外交空间的扩大。李鸿章访问欧美,这是数千年来中国外交最高主管官员首次走出亚洲,走向世界。所有这些都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拓展了明清的外交空间。   但是,明清外交手段、形式整体上没有与时俱进,外交人员地位下降,回旋余地一步步缩小,强国外交逐渐沦为弱国外交。从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上半叶,中国从开放逐步转向封闭。明政府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规定私人“片板不准人海”,直到嘉靖年间(1552~1566年)屡下禁海之令。15世纪40年代以后停止下西洋。朱元璋不仅采用延长贡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