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玲一封家信说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丁玲一封家信说起

从丁玲一封家信说起   妈妈郑育之告诉我,1933年5月的一天,爸爸周文在良友图书公司发现一封从湖南常德寄给丁玲的家信。周文知道这是丁玲的母亲蒋胜眉(蒋慕唐)老妈妈寄来的。蒋胜眉老人和自己的外孙――丁玲和胡也频的儿子蒋祖麟一起生活。胡也频牺牲后,丁玲仍然努力地写作和工作,为了丁玲能实现她伟大的理想,能安心地工作,蒋胜眉老人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把蒋祖麟带回湖南老家抚养。   但是此刻,丁玲已经被捕好几天了,她是收不到这封信的。这封信中说了些什么?蒋胜眉老人和她的小外孙儿生活得都好吗?周文一看到这封信,脑子里立刻出现了这几个问题。   丁玲被捕后,没有看到报纸上有她的自首声明,朋友那里也没有关于她的任何消息。她失踪了!难道她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还是被敌人转移到什么秘密的地方关押?唯独能明确的是她不可能已经自首或叛变,对于这一点,周文非常自信,坚决肯定地告诉自己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因为丁玲被捕了几天后。周文夫妇得到组织上派人辗转来的通知,才知道丁玲被捕了,为了工作上的安全,夫妇俩马上转移。他们搬了家,安定下来后,他们仔细地分析着――丁玲被捕已经几天了,而他们专门负责“左联”文件的油印和发行工作的重要秘密机关(丁玲常去,是知道地址的)却一直没有遭到敌人的破坏,丁玲所有的朋友也都没有遭受敌人的迫害。   对丁玲,周文是有深厚的敬意的。1933年2月,周文入党的那一天,丁玲作为周文的入党介绍人,给周文上了党课――党员须知。以后在丁玲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们一同研究左联的工作,一同研究文艺创作,周文为将《毁灭》、《铁流》改编为大众本,与丁玲一同做社会调查等等工作。以周文对丁玲的了解,丁玲对党的信念是坚定的,她对党的感情也是深厚的,这些都是毫无疑义的。丁玲的丈夫胡也频在1931年2月被国民党政府当局秘密逮捕杀害,这对丁玲打击很大,但是她依旧坚强地投入工作。1932年周文到达上海后了解到胡也频丁玲夫妇的事情,他从心里敬佩胡也频的英勇不屈,也敬佩丁玲的坚强勇敢。   周文考虑再三,良友图书公司的这封信如果没人帮着保管,可能会丢失,或??能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他决定把信拿回家中暂时替丁玲保管。蒋胜眉老人和她的小外孙生活得怎样?周文一直在心里惦念着,在征得领导同志的同意后,周文夫妇拆开了丁玲的家信,果然,信中提及在湖南家乡的祖孙俩生活得十分困难,正等待着丁玲的养家费。周文夫妇不顾自己生活得也很清苦,挤出一点生活费,郑育之又回娘家向几个姐姐要上一点钱,东拼西凑了很少的几个钱,由于不敢把丁玲被捕的消息告诉老人,因此,以丁玲的名义寄去湖南常德,以济蒋胜眉老人的燃眉之急。后来他们取得“左联”领导指示,到良友图书公司文艺编辑负责人赵家璧先生那里拿到了丁玲著作《母亲》一书预支的版税,直接寄给蒋胜眉老人。不过,老人家只得到了汇款,却一直没收到丁玲的亲笔信。周文认为老人长期得不到回信不妥。过了一段日子,经组织同意,将丁玲被捕的消息告诉了蒋胜眉老人。这样周文便开始直接与蒋胜眉老人通信了。此后,询问祖孙情况及安抚老人,与蒋胜眉老人通信,逐渐成为他经常要做的事了。   不出所料,丁玲确实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关押在了南京,前后长达三年之久,不过她没有自首,没有叛变,她坚强地、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无时无刻都想回到党的怀抱。1936年9月,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她趁敌人麻痹之时逃出虎口,从南京回到上海。冯雪峰告诉她,组织上已同意她到陕北解放区去,由周文具体安排送她上路。   在上海,周文对丁玲说了这几年与蒋胜眉老人通信的情况,并说如果能出一本小说集就能给祖孙二人再凑一笔生活费了。周文又说他搜集了丁玲被捕后曾发表的《杨妈的日记》《不算情书》《莎菲日记第二部》等三篇著作,但出本文集,字数还不足。丁玲听到这些兴奋极了,马上拿出几篇近作,都是发表于1936年4月至8月津沪《大公报》等报刊上的,再加上被捕前还没有发表的几篇,取名为《意外集》,她自己写了序文,交给周文,送良友图书发行公司赵家璧出版。小说集还没出版,丁玲已经到了陕北。领取稿费,邮寄稿费回湖南常德便由周文完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文回到四川成都,在成都市政府谋了一份差事以掩护地下工作。除了团结作家、教授等知识分子开展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外,同时还在《四川日报》、《新民报》、《华西日报》等当地重要报纸上,利用编辑副刊的工作做抗日宣传。   周文与蒋胜眉老人的联络一直没有中断,他知道陕北的生活非常艰苦,不管丁玲是否能寄钱回家,他都不时寄上一点自己的工资给蒋胜眉老人。每当收到了蒋胜眉老人的来信,他都为老妈妈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替丁玲抚育孩子那种行为所感动,也为她能以伟大的母性,教育培养出丁玲这位时代的女性而感动,为了向在旧环境中曾奋斗过的人表示敬意,将她的两封来信分别登载在成都的报纸上。   2006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