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郭璞赋中爱国精神
论郭璞赋中爱国精神
作者简介:逄臣志(1985年-),辽宁大连人,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左宏阁(1960-),辽宁建昌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 要:郭璞赋作多已散佚,保留至今的九篇亦多为残篇。就在这些残存的文字中,依稀可见郭璞的爱国精神。本文即针对郭璞不同时期的赋中所表露的爱国精神加以分析论述。
关键词:郭璞;赋;爱国精神
动荡时代下的大多数人无疑会经历太多苦难。对艺术创作来说却是一方沃土,总会滋生出许多辉煌的作品,成就许多伟大的作者。郭璞即是一经典范例。本文即从郭璞所作赋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这一角度进行研究。
一、波澜起伏的情绪嬗变与不变的爱国精神
郭璞九篇赋具体创作时间的考证,已见于聂思彦先生《郭弘农集校注》,故不赘述。按创作时间及情绪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 青年居家时期,八王之乱初期,离乡流寓时期及东晋时期。
郭璞青年居家时期有《盐池赋》、《井赋》、《巫咸山赋》等作,此三篇俱为残篇。描摹了郭璞家乡附近景物。风格明丽轻快,对盐池与巫咸山不吝赞美之词。作者在《盐池赋》中形容盐池所产的盐“璨如散玺,焕若布璋”,更将其盐之味道推向极致,“水润下以作?,莫斯盐之最灵”。在论说其它地方所产之盐不如此处的原因时写道“带神邑之名岳,吸灵润于河汾,总膏液之浍涑”,把家乡山川河岳披上一层神异色彩。在《巫咸山赋》中以兰?和?雏等意象象征具有高洁品格的贤达之人,更是描绘秀色景致这一表象的弦外之音。
《蜜蜂赋》与《蚍蜉赋》创作于“八王之乱”初期。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情绪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像过去那样轻快明丽,却隐约有了些许担忧,更多则表现为一种责任感的觉醒。郭璞在《蜜蜂赋》中赞美了蜜蜂的勤劳和贡献,肯定了蜂群的组织纪律性。在《蚍蜉赋》中表现出蚂蚁的勇敢、坚韧、力量和智慧。透过这些,可以强烈感受到郭璞对于晋室朝廷重振朝纲的希冀。“迅雷震而不骇,激风发而不动,虎贲比而不慑,龙剑挥而不恐。”对自我力量的肯定,更昭示着他的一颗报国之心。
“八王之乱”后期,???璞为避乱而过了一段流寓他方的生活。背井离乡的经历导致了郭璞情绪上的低落和压抑。而这种情绪也明显体现于这一时期他的文学创作中。《流寓赋》及《登百尺楼赋》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品风格沉郁忧愤。以《登百尺楼赋》为例,阳春三月登楼观景本为愉悦,凭栏远眺时却“情渺然以思远,怅自失而潜愠。”作者想起家乡当年美景,现在却只能流落于外。进而嗟叹西晋朝廷动荡不安,皇室都四处展转无法自保,更何谈黎民百姓。面对这种局势,无可奈何的作者发出慨叹:“陟兹楼以旷眺,情慨?而怀古。”登楼本为娱情,却因怀古反而更加忧愤。郭璞希望国家安定,而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希望国家昌盛,却找不到自己的未来,看不见国家的希望。这一时期,作品悲愤中更多了几分无奈。
东晋建立后,《南郊赋》、《江赋》等一洗先前颓风,再次昂然激越。《南郊赋》记述东晋开国大典,虽已散佚,但从其残篇中仍能感受其恢宏气势。东晋初,当大多士人觉得前途黯淡欷?颓唐之时,王导大声喊出了“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而王导幕中的郭璞也必然受之影响,此时所创作的《江赋》其情绪自然与之相和。全文不吝重彩铺陈,大气磅礴,尽述长江天堑之险要,物产之丰富,以此鼓舞东晋士气,无愧“魏晋之赋首”。
从青年时期到东晋建立,郭璞的创作情绪基本符合以下变化过程:意气风发――稍显忧虑――颓唐忧伤――重新振奋。无疑,郭璞作品的情绪变化与时代背景及创作心境有直接联系。所谓“诗缘情,赋体物”,郭璞的每篇赋都在描摹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景物。然而,各篇虽内容不同,却贯穿着一条相同的主线,即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郭璞这一系列作品共同的精神实质。正因为有强烈的爱国心,郭璞才会把自己个人的安危跟国家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昌盛时自然感到骄傲自豪,衰败时为之扼腕,东晋建立又与国家一同奋起。就像数学中的周期函数,国运盛衰如周期般轮回,创作情绪随着国运盛衰出现波峰波谷,而爱国精神则是贯穿始终的固定数轴。
二、仙道情结与忠君爱国思想的相互激荡
这些作品的精神实质虽已可归结为一种爱国精神,但表面上却似乎通篇是道家者言。在郭璞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化用了的道家典故和神话传说。道家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并不特别符合忠君爱国这一基调。乍看之下,二者结合比较矛盾,实则不然。
首先,道家之言之于郭璞只是一种熟识的语汇系统,忠君爱国才是他要表达的实质内核。道家者言是形,忠君爱国是神。郭璞精于《易》,又为《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做注,所接触的环境中充斥着太多神话传说。长期耳濡目染,加之自己又有这一方面的爱好而经常主动接受,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杂糅着巫术、术数、神话传说等类似道家之言的语汇系统。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