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对孟子人格和散文继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韩愈对孟子人格和散文继承

论韩愈对孟子人格和散文继承   摘 要:孟子在霸道称雄的时候,推行王道政治,其人格上善养“浩然之气”,其散文激昂雄辩。韩愈身处安史之乱之后,力倡古文运动,推动儒学王道,其散文也是气势充沛。本文试着探讨韩愈对孟子人格和散文的继承,并简单讨论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孟子;韩愈;人格;散文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07-02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写作的成就极高。后人将其文与子美的诗歌相提并论,并且极为倾心,推崇备至。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1]大致上是说老杜写诗和昌黎为文,是在吸收学习了前辈学者的基础之上,能够推成出新,自称一家。其实大凡在文学史上出名的诗人文人,往往能够吸收汲取前人的诗文写作特点,并且能够完美地将其优点融合在一起,开创新的诗文传统。???愈的散文同样也充分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对孟子文风的继承最为明显。   韩愈学习孟子的文章,不仅由于两个人之间的个性较为相似,而且两人所自认为承担的历史使命也较为相似,都已“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韩愈对孟子的继承不仅仅在文章写作,而且在人格精神方面,继承更多。笔者就试着从这两个方面来予以阐释。   关于文章写作这一方面。首先,两人的文章都是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的总括全文,提出纲领性的话语,进而进行细致的分析,来阐释所立之语言。比如在《送董邵南序》[2]一文当中,开篇便提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从大处着眼,来勉励董邵南,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习得燕赵慷慨之风,将来必定能够拜将封侯。全篇读来气脉贯通,文气涌荡,纯以气势胜,茅坤评价:“昌黎序文,当属第一”。确实,这篇文字虽然短小,然而生气充盈,立意极高。孟子的文章同样,从大处着眼,立意极高。在《万章》篇中,万章问:“何谓友”,孟子说:“不挟贵,不挟长,不挟兄弟而友。”[3]然后接下来进行细致的分析。孟子是一个充满浩然之气的人,充满了辩论精神。因此,往往要先立其大,这样才足以引起别人的注意,起到制胜的效果。其次,两人的文章都是抓住一点,辩难之极,毫不留情,直至将自己的理说透说完。韩愈《讳辨》[4]乃是为李贺而写。李贺科举时,因为其父亲的名字中有个“晋”字,这和“进士”的“进”字同音,故而有人借同音避讳阻碍李贺参加科举考试。韩愈当时乃是朝廷官员,看重李贺的诗才,为此事而写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抓住了谐音避讳的陋习,针锋相对的指出:“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这种抓住论敌中的某一个要害,针锋相对的专门击破,咄咄逼人,效果甚佳。而孟子长于辩论,在辩论中往往是抓住对方的一个观点,辩难之极,直至取胜。在《滕文公》一篇中,孟子抓住许行的事事亲力亲为,自给自足,层层深入,逻辑推进,指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5]。第三,层层论证,气势雄健,直指矛盾关键。一般的论辩性文章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推论,在这样的逻辑当中,抓住对手的某一个方面,层层设论,直击关键。而孟子和韩愈的多篇文章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韩愈的一篇文章《论佛骨表》[6]中,韩愈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脉络清晰,进而又指出中国的本来传统“敬鬼神而远之”,总结收束。而孟子的逻辑严密,巧妙灵活,而且往往利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圈套之中。比如在《梁惠王下》[7]中,孟子提出两个设问,而使齐宣王陷入自己的否定结论当中。孟子是一个辩手,在辩论中需要清晰的头脑,完整而严密的理论证实,而孟子也是非常熟谙逻辑推理的规则,因此他的很多文章便是逻辑性和推理性极强的。第四,孟子的语言充满着雄辩的气力,汪洋恣肆,感情一如瀑布直泻而下。韩愈的语言同样就像他排?、壮大的人格,有一种压倒人的气势。二人的散文都充满着一种阳刚之美,乃是一种道德力量充溢之美,语言就像没有打磨的玉石,刚硬却有质感。他俩的文章都有一种雄辩的气息,就好像是压抑好久的火山爆发,可是逻辑性却很强,感情受理性的节制,文章使人读来充满力量,颇具说服力。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韩愈的散文和孟子的散文极为相似,而这正是韩愈对孟子散文的学习和借鉴。韩愈在不同的文章中提到孟子的文章,在《读荀》一文中说“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孟氏,醇乎醇者;荀与杨,大醇而小疵”。[8]唐荆川评价韩愈《伯夷颂》:“昌黎此文,分明是从《孟子》中脱出来,人都不觉”。[9]况且,韩愈认为只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道,自孟子以下,一直是霸道,并未实行王道政治,并以弘道为己任。关于韩愈对孟子文章的继承和学习的原因,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时代的需要。古文运动从李华、萧颖士、独孤及等诸位的发展推动之下,到了韩愈之时,迫切需要一个集大成者能够将古文运动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