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汇化与新义产生及句法环境关系
词汇化与新义产生及句法环境关系
摘 要:重新分析在“自在”词汇化过程中首先发生在语义层面。词汇化的动因是人们对一句法成分赋予新的意义并凝结成一个固定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其句法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自在;成词过程;词汇化动因
中图分类号:H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79-02
在历史语言的研究中,近年来语法化和词汇化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一理论从西方引进之后,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语法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的过程,而词汇化是相反的过程。语法化是隐喻,词汇化是转喻。语法化依赖于句法环境,词汇化对句法环境的依赖不明显。本文试以“自在”的词汇化过程的分析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般而言,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由句法决定的其他语言单位在语言的历时发展中演变为一个稳固的词项的过程。我们来分析一下“自在”演变成词的过程。
一、“自在”的成词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的词典编辑室编2005年6月第五版)对“自在”的解释是:1)自由,不受拘束;逍遥自在。2)安闲舒适:他们俩的小日子过得挺自在。《汉语大词典》:1)安闲自得,身心舒畅。2)自由;无拘束。3)犹自然。4)佛教以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为自在。“自在”的这几个义项之间是引申关系,兹不讨论其产生时间及先后。本文尽量选择所能发现的“自在”成词的早期用例来说明问题。
“自在”最早作为句中的短语而存在。“自”是反身代词,常起强调作用。“在”是表示存在义的动词。这两个词连用出现的比较晚。在先秦典籍中极少见到。在战国时期的《鹊冠子》中有一例:
(1)若上圣皇天者,先圣之所倚威立有命也,故致治之自在己者也,招高者高,招庳者庳,故成形而不变者度也。(《鹊冠子?卷中?泰录第十一》)。这里“自在”是短语,“自”作为反身代词,“在”表存在。在《史记》中“自”和“在”二词连用我们看到两例:(2)昔自在古,历建正于孟春。於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夫先?(《史记?卷二十六?历书第四》)。(3)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例(2)中的“自”当属介词,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例(3)“自”和“在”连用紧接主语之后,后接地点宾语是古代汉语特别史书中最常见的一种用法。这种“自”“在”连用的现象到东汉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新的用法。我们看《汉书》中的例子:
(4)宣帝自在闾阎而知其若此。(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5)说以为于天文南方喙为鸟星,故为羽虫;祸亦从羽,故为鸡;鸡于《易》自在“巽”。(《汉书?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
(6)宣帝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传》
(7)日?自在左右,日不忤视者数十年。(同上)
(8)其欲治者,不知所由,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权?自在,故一变之后不可复修也。;(《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9)大臣举措,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
例(4)―例(7)中“自在”后的宾语表示具体地点,或表示抽象地点,都与空间方位有关。这里“在”依然是一个实义动词,“自在”依然属于句法结构的一部分,是表示陈述的。而例(8)和例(9)就完全不同了。例(8)中的“自在”,由前后语境可知其意为“任意,随意”,已经具有表示性质状态的抽象意义了。例(9)“自在”和同义短语“恣心”连用,意义也很清楚。而且后两例的句法环境也有所变化。“自在”在例(1)―例(7)中常紧接主语,即“在”的施事,既使不紧接主语,也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施事,其次“在”之后常接表示空间意义的宾语成分。例(8)和例(9)则不然,“自在”之前没有施事主语,同时有其他的谓语成分,后面没有宾语,也无法补出来。这里“自在”是否已经成词了呢?我们再看出于东汉末期的《太平经》中的例子:
(10)天君日夜预知,天上地下中和之间,大小乙密事,悉自知之,诸神何得自在乎?(《太平经?庚部之九》)
(11)但自无状,不计其咎,妄为不当行,不承大教,而反自在,自令命短,何所怨咎?(同上)
(12)受命有期,安得自在?(同上)
(13)神仙尚忧有过失,民何得自在?(《太平经?庚部之十》)
以上四例中“自在”前助动词“得”、副词“反”作修饰语,可见“自在”在结构上已经结合的很紧密,在这种用法中表意也很明确。从结构和意义上我们可以断定,“自在”至迟在东汉晚期已经凝结成词。
二、“自在”成词的动因
“自在”如何成为人们在心理认知中作为一个具有固定意义的词项来记忆和运用的呢?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陕西师范大学-《英语测试》(专升本)考评作业-含答案.pdf VIP
- 云雀 巴拉基列夫正谱子五线谱乐谱曲谱歌谱高清.pdf VIP
- 信息化项目资料范本.pdf
- 就业三方协议书范本.docx VIP
-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项目三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指导(另有配套教案).pptx VIP
- 中国慈善榜数据观察.PDF VIP
- 2024安徽合肥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53人(第一批次)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数字化物流商业运营项目6 数字化包装与流通加工运营.pptx VIP
-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评定标准[001].ppt VIP
- 公铁并行地段、公跨铁立交桥防护设施管理办法.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