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陈献章自得之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探陈献章自得之学

试探陈献章自得之学    内容提要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关键词 陈献章 自得之学 王阳明   作者何静,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宁波 315211)      一、陈献章的自得之学   陈献章最重自得,曾言:“今之学者各标榜门墙,不求自得,诵说虽多,影响而已,无可告语者”;“某奉别后更无他,惟一味守此,益信古人所谓自得者非虚语。”①陈献章所讲的自得,即指他不依傍当时的权威显学程朱理学,重视自身对天道心性义理的体悟。他的自得理论由本体论、境界说和工夫论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在陈献章这里,道和理或诚的含义是一样的,他既讲道本论,又讲理本论或诚本论,强调道或理或诚是万物的存在根据,并且与事物相即不离。他说:“道至大,天地亦至大,天地与道若可相侔矣。然以天地而视道,则道为天地之本,以道视天地,则天地者,太仓之一粟,沧海之一勺耳,曾足与道侔哉?天地之大不得与道侔,故至大者道而已”;“天道至无心,比其著于两间者,千怪万状,不复有可及。至巧矣,然皆一元之所为”;“道通于物”;“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此理包罗上下,贯彻终始,滚作一片,都无分别,无尽藏故也”;“夫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何以为之也?一诚所为也。盖有此诚,斯有此物;则有此物,必有此诚。”②   宋儒所讲的理包括“所以然”和“所当然”,涵盖物理和伦理,陈献章承袭之,他所谓的理也包括了自然之理和人伦之理。他认为这二种理是客观存在的。“天命流行,真机活泼。水到渠成,鸢飞鱼跃。得山莫杖,临济莫渴(喝)。万化自然,太虚何说??”③就是说万化自然,万物之理客观存在,根本毋需德山和临济的杖喝点拨。“巢父不能容一瓢,严陵不能礼汉光。此瓢此礼,天下之理所不能无,君子之心所不能已。使二人之心果完具,亦焉得而忽之也。”④这里陈献章讲到了尧舜时的隐士巢父和汉光武帝时的隐士严光的故事。巢父见挂于树上的瓢有扰人之声,便把人好意送他作喝水器皿的瓢摘而弃之岩下;严光拒绝汉光武帝的聘用,还对光武帝不讲礼数。陈献章认为用瓢喝水,礼敬君主,这本来就是当然之理,“天下之理所不能无”,但这二人都忽略了。从上也反映出陈献章对封建道德伦理的深刻认同。   陈献章认为通过“得之”、“会此”和“存之”,道、理或诚就能为人们所拥有,从而使得与义理相融的心也成为万物赖以存在的依据。他言:“天地之大不得与道侔,故至大者道而已,而君子得之……君子之所得者有如此,则天地之始,吾之始也,而吾之道无所增;天地之终,吾之终也,而吾之道无所损。天地之大,且不我逃,而我不增损,则举天地间物既归于我,而不足增损于我矣”;“会此(指理――笔者注)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齐穿纽,一齐收拾”;“诚在人何所?具于一心耳。心之所有者此诚,而为天地者此诚也。天地之大,此诚且可为,而君子存之,则何万世之不足开哉!”⑤陈献章还强调义理之心的主宰作用:“君子一心,万理完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此身一到,精神具随,得吾得而得之矣,失吾得而失之耳”;“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⑥   第二,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陈献章言心量广大:“接人接物,不可拣择殊甚,贤愚善恶,一切要包他。到得物我两忘,浑然天地气象,方始是成就处。”⑦陈献章通常又用虚来表示心量广大,他有“致虚之所以立本”之说,认为虚为心之本然,虚灵之心囊括天地万物。他还说无累无滞的洒脱境界:“山林朝市一也,死生常变一也,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一也,而无以动其心,是名曰‘自得’。自得者,不累于外,不累于耳目,不累于一切,鸢飞鱼跃在我”;“天下之物尽在我而不足以增损我,故卒然遇之而不惊,无故失之而不介。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烈风雷雨而弗迷,尚何铢轩冕尘金玉之足言哉!”⑧。可见,陈献章的自得也就是与道(理)为一体,精神高度自足的状态。在这状态里,人们宠辱不惊,得失不介,超然穷通得失忧乐甚至生死。同时陈献章的自得也是一种自然的境界。这种自然境界至少包括:其一,与道通为一、与道的呈现――天地万物融通的境界。所谓“随时屈信,与道翱翔,固吾儒事也”;“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当其境与心融,时与意会,悠然而适,泰然而安。物我于是乎两忘”⑨。陈献章认为人与万物俱是道的化生物,俱本之于道,故浑然一体,不分物我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