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议会形象.docVIP

试析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议会形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议会形象

试析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议会形象   摘要:郭嵩焘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摒弃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认同西方价值观及其评判标准,忽视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因而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西方议会的描述,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低势位文化、落后、无道)――西方文化(高势位文化、文明、有道)。郭嵩焘没有真正接受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洗礼,因此他虽然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但也只能在“华夏”与“夷狄”、“有道”与“无道”的思想框架下反躬自省。他所描述的西方议会依然有些似是而非。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凸现其本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而言,这种在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的语境下的对西方议会的描述是典型的乌托邦式的。   关键词: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议会形象   中图分类号:D03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1-0124-03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年更号为“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出身于以经商和放贷为主的富室。早年入长沙岳麓书院读书,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1847年)二甲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入曾国藩幕府,协助其操办军务,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出使之前,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储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福建按察使等职。光绪元年正月(1875年2月),在中国的云南边境上发生了“马嘉理事件”。英方要求中国派“一、二品实任大员”亲往英国道歉。同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8日),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郭嵩焘是晚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个正式公使。光绪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878年2月23日),诏命郭嵩焘兼任驻法公使,因此他还是第一任驻法公使。郭嵩焘关于此次出使英法的文字记载主要是《伦敦与巴黎日记》。   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论及西方议会文化约有20处,所使用的议会术语有:议政院、议院、巴力门、议会、会堂等;议会相关术语有:上议院、上议政院、上院;下议院、下议政院、下院等。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英国、法国、德国、土耳其、比利时、瑞士等国的议会文化。郭嵩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及西方议会文化。   一、议??与政党的关系   从《伦敦与巴黎日记》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郭嵩焘对英国政党及其两党制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起初,郭嵩焘将英国的两党制误认为中国历史上常见的“党争”,亦是“负气求胜,挈权比势”之属,其争斗激烈程度较中国为甚。光绪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记日:“此间国事分党甚于中国。现分两党,新执政毕根士非得(亦作比干思福义),旧执政噶拉斯敦。下议政院入毕党者四百余人,入噶党者亦三百余人,互相攻击争胜。而视执政者出自何党,则所任事各部一皆用其党人,一切更张。其负气求胜,挈权比势。殆视中国尤甚矣。”此后,郭嵩焘对英国两党制的优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两党“各以所见相持争胜,而因剂之以平”,“西洋议院之有异党相互驳难,以求一是,用意至美”。   二、议员的政治立场及其政治风度   议院两党商议阿富汗事,有执政党议员改从反对党。光绪四年十一月廿一日记日:“英国议院两党,从国家者日铿色尔法谛甫(Conservative,保守党);不从者日类伯勒尔(Liberal,自由党)。议阿富汗事,异党改而从议者五十余人。下院有阿里克三台戈尔登(为威妥玛妻兄),本铿色尔法谛甫党也,以宣论类比尔旧说,言党(当)筑炮台印度河为界,山外事可置不理,人皆笑之,以为此类比尔在印度时(类比尔曾任印度提督)旧议也。近数年复有一议,改易前说,谓治印度必经营山外以为藩篱,何以尚守前说,并不一考求其后议?戈尔登大愤,乃直从右趋入左行。盖议院异党者坐左方,同党者坐右方,亦有专持公论不归党者,坐中方向上。其党皆素定,间议一事,关系国家大计,其中从违互异,则又时因议一事而别分党,皆彰明较著者为之。”在两党制下,政治家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人格尊严,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政治风度。   三、议会的起源和两院制的形成   郭嵩焘注意到,英国议院设置历史久远,亨利三世即有“巴力门”之称。下议院始于1265年,始分两院议事的时间为1331年。光绪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记曰:“略考英国政教原始:议院之设在宋初(英自汉时始立国,即有议会,多以教师操其权,历久而规制益详),距今八百余年。至显理第三而后有巴力门之称(一千二百二十五年,当宋理宗绍定五年),即今之上议院也。一千二百六十四年,令诸部各择二人,海口择四人人巴力门会,为今下议院所自始。(叔河案:郭氏此处记述年代有误。1225年当为宋理宗宝庆元年,下议院实始于1265年。)(上院名罗尔德,世爵之称也;下院名高曼。义德(脱瓦字)第三(笔者注:英国中兴安茹王朝的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即位五年,一千三百三十一年始分上、下议院。军国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