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寿教授”养生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长寿教授”养生经

“最长寿教授”养生经   郑集先生是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我国生物化学界的老前辈,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营养学和衰老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他也是我国著名的老年学家和科普工作者。2004年,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将他收入《世界名人传记专集》,以表彰他对中国生物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贡献。   郑老出生于1900年,而今已110岁了。不久前,我又一次拜访了他。      百岁仍能写作      郑教授一直辛勤耕耘于学术与科普园地,且有骄人成绩。1999年5月的一天,我随两位朋友――来自加拿大的、他的学生卢博士和浙江的黄教授,冒雨到郑老府上祝贺他百岁寿诞,他自豪地对我们说道:一“百岁而能写书的,全国只有我一个!”因为他刚刚收到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衰老与抗衰老》修订本新书,话题就是由此而来的。是不是百岁能写作的只有他一人?我们没必要深究,不过,这至少可以纠正往日的一种说法:有“掌故大王”之称的郑逸梅先生享年98岁,一直活跃于文坛,在逝世前一两天仍伏案写作,所以,当时有人撰文云:98岁而仍能执笔写作,可谓“世界之最”。事实表明,如果真有这样的“世界之最”,郑逸梅先生当让位于郑集教授了。   何止是百岁出书!2008年,四川一家出版社又出版了郑老的口述养生图书。可见,郑老是位始终热心于传道解惑的长者。郑老曾经对我说过:老年保健的重要环节就是保持自己的新陈代谢运转正常,首先要保持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因为人体的新陈代谢是直接、间接地受神经系统控制的。按照郑老的说法:“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正常了,对机体发号施令才可以不乱。”他说:“勤用脑是抗衰老的奥秘之一。”他在《90岁生日自祝》诗中表示:“天若假我年,还将再著书。”他做到了。郑老真是勤于用脑的典范。      2008年的新闻      没想到,郑老在2008年居然成了南京的一位新闻人物。   一是媒体报道:“最长寿教授明天开讲养生,读者可到南京大学领票听郑集报告”云云。是日不少读者前往。但在最后一刻,校方为郑老的健康计而劝阻了这次报告活动。我认为,校方的劝阻是明智的。当然,郑老的精神???得肯定,其勇气更是令人敬佩。   二是有则“南京最长寿男女昨温情会面”的报道,说的是郑老与胡家芝相见的事。胡家芝是位有名的剪纸艺术家,2007年,还举办了她的剪纸作品展,并被授予“南京市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她比郑老大3岁,但身体似乎不错,有记者甚至说她“看起来至多80来岁”。   郑老与胡老是在10年前一同被评上健康老人时相识的。2008年,他们又一次相见,坐在轮椅上的郑老对胡老十分关切,后来,更大胆地对身旁的胡老提出要求:“来,让我亲你一下。”说话间,郑老绅士般地在胡老的脸颊上碰了碰,紧接着又亲起了胡老的手背,胡老则放声大笑着。周围的人见状鼓起了掌,记者则抢拍了这个镜头,并刊登在报纸上。   看到报道,我不禁哑然失笑,同时,忆起郑老于几年前对我盛赞胡老的情景。这一吻,可以见证受过西方教育的郑老的精神世界。   胡老呢?当场用纸剪了个“寿”字赠给郑老,这就难怪我会在郑老的床头墙上见到了往日未见过的“寿”字呢,原来如此。      重视饮食营养      郑老认为,饮食能给人体机器“加油”,是保持机体灵活和健康的重要条件。他曾告诉我,一定要注意多喝水,“水是最便宜也是最有营养的”。他的习惯是,早餐前要喝一大杯加了蜂蜜的温开水;上午和下午也都要喝温开水,一天共喝四五大杯。   日常膳食方面,以往是早餐1个鸡蛋、两片面包、1杯牛奶加(冲)麦片,中晚餐则是每餐用一荤两素或三素,一定要有有叶菜。他不相信“食物相克”之说,是什么都吃的。三餐均以八九分饱为度。三餐之外再适量吃些水果。   这次,我特地向为郑老做饭的护理人员询问,知道郑老的食谱已小有变化。早餐除了牛奶、蛋类、面包,他还要吃几颗桂圆、红枣,这在他以往的关于饮食的撰文与口述中,都未提及。细心的报社记者曾发现,胡老的早餐食谱里也有桂圆、红枣。我就此猜测,留过洋而生活西化的郑老,吃桂圆、红枣可能是受了胡老的影响。至于中晚餐,郑老现在基本上与软食为伴,如肉泥菜粥、馄饨之类。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郑老几十年来始终在补充维生素,他认为,天天服用维生素是他的又一“长寿秘诀”。90岁前,他每天服用2次维生素,90岁后改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的维生素有6种,剂量是:维生素A1万单位,1粒;维生素B110毫克,1~2片;维生素B25毫克,1~2片;维生素B610毫克,1片;维生素(2100毫克,3片;维生素E 100毫克,1片。为服用方便,而今郑老已改用合成的多种维生素片了。   郑老特别提到,维生素C在营养和代谢上有其重要功用,认为对预防癌肿有一定的好处。      运动及作息      作为老年学家,郑老自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