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学生作文教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农村学生作文教学

挖掘农村学生作文教学   “作文难,难作文,遇到作文就心烦。”这一孩子自编的顺口溜折射出的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没内容可写的现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学会慧眼识资源,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多种资源,多元开发,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一、 巧借地方,挖掘乡土文化习作资源   《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学校所处之地潜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更贴近乡村学生的生活,是生成作文最优质的资源。   (一) 去大自然中“采风”   “一切景语皆情语。”利用本地的山水资源,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不仅能拓展学生习作的空间,而且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意志力等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锻炼。   根据我校的地理优势,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观察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地方性自然景观。比如:鼓励学生早起写写《乡村的早晨》;金秋十月让学生看看田野、山林、果园的丰收景象,写写《美丽的田野》《摘橘子》;利用春游、登高等机会,让学生写写《青山岜》《游紫阳宫》等等。   (二) 在民风民俗中“链接”   浓郁的中国民俗文化情结凸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风俗文化,是综合性学习的开发宝库,蕴藏着宝贵的习作资源。   (1) 链接传统的节日文化练习写作。传统的生产性节日、宗教性节日、纪念日、年节性节日、庆典性节日实践性强。像我们平桥古镇,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正月十四元宵节挂灯笼、放烟火,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吃重阳糕、饺饼筒等,我们就让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体味源远流长的民族人文情怀,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习作素材。   (2) 链接现代节日文化体验写作。节日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我们可以在节日组织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引领学生在各类节日活动中当主持人???导游员、服务员等,让学生在挑战各种角色的活动中,写出各种体验类的习作。   (三) 在地方特色中“捕捉”   平桥镇是全省有名的“筛网之乡”和全国主要的产业用布集散地之一。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旅游用品厂、工业用布厂,了解各种产品的规格、用途等,回到班级组织讨论,学做市场营销员,让学生学写应用文、设计广告词。如,有的学生做广告时写道:筛网滤布的用处很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橡胶、塑料、食品、制药、印染、机械、交通、建筑、冶金、纺织及粮食加工、农业、水产养殖等各行各业。有的学生在介绍滤布时写道:“……滤布的种类也不少,有各种合成纤维(涤纶、维纶、锦纶、丙纶),工业滤布,全棉帆布,针刺呢无纺过滤布,除尘布袋,空气滤料等……”可见,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对本地方的产品已很了解,这样在给学生增加实用知识的基础上,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的信念。   二、 巧取生活,挖掘社会、家庭中的习作资源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学校是社会的一种形式。所以,一个有远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习作田园。   (一) 点击社会上的新题材   新题材主要是指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新人新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嫦娥飞天等国家的大喜事,地震、水灾等大事件,都是习作的新题材。在写作训练中,教师把道理给学生讲清了,有助于他们留心观察,深入挖掘。如针对2008年抗震救灾这一重大事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电视,了解灾情,以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学习抗震救灾英雄那种誓死战胜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后方的人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慷慨精神。交流时就有学生谈了发生在我校、大家亲眼目睹的一件新事: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就抱着一个用可乐瓶制成的简易储蓄罐,找到班主任老师说要为灾区人民捐款,这题材确实令人感动。通过交流,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挖掘新颖题材的方法,而且表现的主题很有时代性,很能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 巧取农村生活中好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农村是一个诱人的地方,有永不枯竭的习作源泉。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以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1) 教师应善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安排学生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会劳动的苦与甜。当然,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会使学生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饱满”!如《种菜》《割稻子》《捉泥鳅》等等,一篇篇精美的习作从学生的笔端真情流淌而出。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