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步骤
浅议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步骤
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应有两个步骤:领会作品本身和认识读者自己,即我们通常说的“入书”和“出书”。前者是对作品的读懂读透,是感受他人;后者是对作品的反思和运用,是感受自己。这两个过程都不可少,若少了前者自然是没读书,若少了后者就是读死书。
说“感受”,是强调“体验”的意思,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先是感受,不是分析。文学作品重形象、重情节、重感情,感受起来丰富多彩,意味无穷,没有深刻的感受就不能对它进行分析。
感受的方法是“代入法”,在感受作品、感受他人时,把自己代入作品,让自己成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然后按着文字所交待的程序,去细细地体味情节过程、心理过程、感情格调、环境氛围,感受自己在那种状态下的心情、体验,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领悟。比如读毛泽东的《泌园春?长沙》,“怅寥廓”的“??”字,课本注为“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读了这注释,你总觉得不满足,“怅”怎会是一种“思绪”?我们都体会过,当我们的“思”越深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就越冷静,怎么会慷慨激昂?到底如何理解这个“怅”字呢?这时,不论怎样的理性的分析都是苍白的,只有感受才是真实的,只有把自己假定为当时的毛泽东,代入那个境界里,让自己独自站在橘子洲头,观赏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以后,怀着主宰历史的雄心,去放眼苍茫大地、寥廓江天。这时,你会有一种感受,你会因视野开阔而顿觉心潮起伏,你觉得起伏涌动的一腔豪情,与天地同高,与视野同阔,但你的胸腔却是那样的有限,难以容纳,这时,你又觉得一种沉闷和压抑,你不得不长长地舒一口气,然后从内心深处发一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时,你就感受到了“怅”是一种什么滋味,你宁可说它是一种心情、体验,也不说是“思绪”,这叫“心领而会之,口不得而言之”。
比如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们结合“隐者”、“只在”、“不知”的解说,对“松下”、“童子”、“山中”、“云深”的环境进行了形象思维的填补,对“寻”、“问”、“采药”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后,我们明白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山居云处、与世隔绝,颇有仙风道骨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想超越世俗来追求高洁与宁静的境界而不得的惋惜心情,流露出对这种境界的不尽向往之意。我们再用想象这样感受着:那山中云深的境界,那仙师不遇的怅惘,那只在此山中的别无他求,这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的向往和失落啊。这就是我们在感受他人。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感受他人并没多少操作上的困难,只要阅读时将自己代入作品,在作品的海洋里沉游潜泳就做到了。吸引读者“下水”,这是文学作品自身的功能。在阅读实践上,只要能理解语句的读者,几乎所有人都是“下水”了,只是有的是自觉的、有意的,有的是不自觉、无意的。现在,我们只需把这种无意游泳变成有意游泳,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原本朦胧的感受也就变得明晰了。
在作品中沉游潜泳,完成了对他人的感受之后,好多人就觉得自己的“阅读”已经完成了,可以结束了,这是一大失误。要知道,这时,你只把书读懂了,但还没读活,你只理解了,但还不会用,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不可忽略,那就是把作品代进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代里,去感受自己,认识自己,完成“出书”的过程。
比如,你在《泌园春?长沙》中感受了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主沉浮”之豪问的伟大气魄、万丈情怀后,从作品中走出来,把作品的写作时间向后推移,推移到你所在的2001年,也有一位人物――你自己――站在橘子洲头,发如是之豪情,你觉得怎么样呢?你马上就觉得可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已经做不到,至于“主沉浮”,那更有点荒唐。因为我们的江山早就被人指点好了,用不着你指点,现在“主沉浮”的应该是人民,你作为人民的十几亿分之一,其“主”于沉于浮都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你顿觉英雄气短,豪情半尺,你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常人,不是英雄,也用不着当英雄。于是,你马上想到,领袖当年为什么没想到人民当家作主,而一往深情地回忆着“指点江山”的英雄?这是不是我们至今身影姗姗的民主迟到的原因之一呢?这时,你才读出了与众不同的现实意义。在作品中得到的豪情,在现实中一下子被冷却,就在这种折叠碰撞中,完成了从感情到理智的全过程,你认识了他人,你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在民主还是英雄做主这个话题上,作品成了你以后说话写文章的材料,你知道自己该怎样去运用所读作品了。
比如你在《寻隐者不遇》中感受了云深不知处的空灵含蓄,感受了作者的不尽向往和惋惜之后,从作品中走出来,检视检视自己,问问自己是否也有过热切向往而又寻觅不得的体验,这时,你就会发现,尽管自己与林泉生活很是隔膜,但“寻隐者不遇”的体验却常新。人生,仅阻于一山之程、迷于一云之隔而不得一睹尊颜的事不是很多吗?那追求,那理想,那希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