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篇 章 概论-fjw.ppt
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采用存储程序:即把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预先存入计算机主存中,使计算机工作时能连续、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一条条指令并执行,从而自动完成预定的任务;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简称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程序分支由转移指令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设计基本思想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 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框图(以运算器为中心)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程序 数据 结果 数据 结果 控制信号 数据线 地址线 控制线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 现代计算机结构框图(以存储器为中心)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程序 数据 结果 数据 结果 地址 指令 控制信号 数据线 地址线 控制线 总线结构的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框图 系统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件) 1、存储器 功能:存放指令和数据。 操作: 存储器读操作:从存储器取出数据,又称为读出 存储器写操作:向存储器存放数据,又称为写入 概念: 存储单元:存储二进制信息的部件,每个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或字节的信息,存储器就是存储单元的集合。 单元地址:存储单元的编号,是区分存储器中不同存储单元的唯一标志。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课程目的: 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深刻理解程序在计算机硬件上被执行的过程。 课程任务: 1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各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思想 2 理解各部件联结成整机并协调运转的方法。 3 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核心:计算机工作的过程就是循环往复的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教师:冯建文 课时:64=4×16 学分:4个 老师邮箱:fengjianwen@hdu.edu.cn 有问题,欢迎通过E_mail答疑。 最后的成绩: 到课情况 作业情况 期末考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课时:32=2×16, 实践学分:1个 实验个数:6-7个,实验20学时,授课12学时。 成绩:五分制 及格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平时6-7次实验:全部到课 实验报告:全部提交 实验期末考试:“及格”以上 第一章 概 论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1.1 本章小结 计算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 1.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3 作业 二、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 ENIAC 1955年 ENIAC正式退役 第四代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英特尔公司,4004 1972年,8008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装有800只晶体管,100瓦功率,占地有3立方英尺 “摩尔定律” 1964年,IBM360开发出6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种新式的配套设备,都是系列兼容机,成为第三代计算机标志性产品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一台标准小型机:DEC公司1965年制造的PDP-8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8008微处理器 第二代微处理器 其运算速度是第一代的10~15倍,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已经有了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中断、DMA功能。支持它们的语言有汇编、BASIC、FORTRAN和PL/M等,后期还开始配备CP/M操作系统 1974年 → 8位微处理器芯片8080 → 约4800个晶体管 → 每秒执行29万条指令。 1976年→ 8位微处理器Z-80 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三代微处理器 1978年→ 16位的微处理器Intel8086 → 29000个晶体管→数据总线16位(字长) →地址总线20位 1979年→ 8位(准16位)的微处理器Intel8088 1983年→ IBM公司推出带有硬盘的IBMPC/XT机 16位的Z8000和MC68000 1982 → 16位处理器80286 →晶体管达13万个→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24位→有两种工作模式:实地址模式和虚地址保护模式。 80286 → IBM PC/AT微机 同档次的有Motorola的68010。 三、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第四代微处理器 1985 → 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 → 27.5万个晶体管→ 32位数据线和32位地址线→ 有3种工作模式:实地址模式、虚地址保护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州市)创建平安医院构筑 和 与谐医患关系.ppt
- (茶艺)体验课宣讲培训.ppt
- (茶艺)岩茶宣讲培训.ppt
- (茶艺)新茶艺礼仪PPT演示文稿教材课程.ppt
- (茶艺)景瓷宜陶教程文件.ppt
- (茶艺)水为茶之母教程文件.ppt
- (茶艺)漫谈青花瓷宣讲培训.ppt
- (茶艺)禅茶培训资料.ppt
- (茶艺)茶叶的分类培训资料.ppt
- (药物代谢)4第四篇 章 群体药物动力学-2012.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篇 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1.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篇 章作业评讲.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篇 章 存储体系-fjw-1.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篇 章 存储体系-fjw-2.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篇 章 存储体系-fjw-3.ppt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7篇 章 控制器-fjw-1.ppt
- (计算机网络)Chapter 1 Introduction讲解材料.ppt
- (计算机网络)Chapter 2 Application layer知识讲稿.ppt
- (计算机网络)Chapter 6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讲解材料.ppt
- (计算机辅助制造MasterCAM)五轴联动加工实验辅导宣讲培训.ppt
最近下载
-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docx VIP
- (高清版)DB15∕T 4089-2025 《工业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pdf VIP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VIP
- 江苏省2014定额解读(模板工程计算规则下).ppt VIP
-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VIP
- 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心电图表现.pptx VIP
- 步步高家教机X2用户手册.pdf
- 新解读《GB_T 13863-2011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