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二期中级班五讲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二期中级班五讲1

一青二期楹联班 一、前言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常用对联作为武器来抨击剥削者和封建制度,或者书法自己的理想和豪情。 解放后对联真正成人民群众表达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呈现出万紫千红,璀璨的奇观。 由于上个世纪末网络的普及,互连网聊天室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了早期交流平台。由于对联短小精悍类似于“灵光一现”式的文学表达,正好符合聊天室即时交流的要求 其音韵和谐、和吟可诵,使爱好和追随者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对联经过了聊天室时代(如联一,联二等房间)、论坛时代(联都等论坛)到QQ群的时代(早期的蝴蝶谷群等) 对联创作已趋成熟,无论是格律把握还是整体艺术感觉,都达到了圆熟的境界。 对联的特点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上下联句须相同, 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 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 我们来看下这四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形式对称。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 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给大家说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出自野史 说 乾隆殿试三甲,出了一个联,“一行征雁向南飞” 结果一个考生对之曰“两只烤鸭朝北走” 这个我们回头在接着讲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这个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我们在来看下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我们可以看出对联的题材范围 根据内容来分: A、流风遗韵 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立身出世 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妙语解颐 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寄慨抒怀 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悼亡悲逝 包括 挽联 但是,古代的对联并不是文学的一种体裁,顶多算是一种形式。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有个故事,说鲁迅小时,老师出了句子,让他对 老师出的是“独角兽”鲁迅对之为“比目鱼” 关于这样的对子,算不算对联? 这里要说下 这个叫对课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 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 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 和对联的区别是,对联必须上下联相关,而对课到无妨,上下联相关也成,不相关也无妨。 所以刚才的 两只烤鸭朝北走,算是对课,不是对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 掌握的四个 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是三个基本要素,刚打错字了 A、辨四声、知平仄 ?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也有人可能听说过 汉五声 因为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加上当时翻译佛经,使人懂的了,清浊音。出现了汉五声。 这个,谁知道,因缘、缘分、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么?又有谁知道谁把佛教引到了中国? 玄奘 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 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这个是四声歌诀 讲到这,不得不说下我国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 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   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   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   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