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个人总结2012-7-12.ppt.pptVIP

锂硫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个人总结2012-7-12.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硫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个人总结2012-7-12.ppt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分析 锂电池应用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ical vehicles(EVs)、PHEVs、HEVs Energy storage 锂离子电池不足 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化学体系 负极/正极 理论容量Ah/kg 实际容量Ah/kg 电位 vs Li+/Li 开路电压 氧化钴锂(Sanyo,Samsung等) LiC6/LiCoO2 370/~295 300/160+ 100mV/3.9V 3.9V 镍基材料(Johnson Control,Salt) LiC6/LiNixCoyAlz 370/~300 300/~180 100mV/3.6V 3.6V 尖晶石结构氧化锰锂(LG Chem) LiC6/LiMn2O4 370/148 300/~120 100mV/3.8V 3.8V 钛酸锂(Enerdel,Toshiba) Li4Ti5O12/LiMnO2 233/148 ~170/120 1.5V/3.9V 2.4V 磷酸亚铁锂(A123) LiC6/LiFePO4 370/178 300/160 100mV/3.3V 3.3V 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 2010年7月,Sion Power的锂硫电池则应用于美国无人驾驶飞机动力源,表现引人注目,无人机白天靠太阳能电池充电,晚上放电提供动力,创造了连续飞行14天的纪录 锂硫电池的不足 锂支晶:锂的电化学沉积速率(i0=~8*10-4A/cm2)远大于锂离子的扩散传输速率(D=~ 4×10-6 cm2·s-1),故锂电极受扩散控制,特征表现为产生锂支晶 不稳定的SEI膜:在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与锂产生SEI膜,由于反应复杂性,SEI膜不稳定,影响了锂电极的稳定性能。硫化物阴离子不仅可与溶解硫或短链聚硫离子反应生成易溶性多硫化物,也可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 Li2S 沉淀(2Li + Li2Sx → Li2Sx–1 +Li2S↓),而 Li2S 沉淀又可能与溶液中聚硫离子生成多硫化物(Li2S + 2 Li2Sx → Li2Sx–1 + Li2Sx+1) 体积变化较大:硫的密度(2.03g/cm3)较Li2S(1.67g/cm3)高出约20%,充放电过程中产生收缩与膨胀 穿梭效应:正极的中间产物长链聚硫离子溶解扩散至负极,在负极表面还原生成短链聚硫离子,后者又扩散至正极,在充电时被氧化成长链聚硫离子,这个过程消耗了充放电电量,限制了锂硫两极的电化学效率。 电位较低 硫是绝缘体 锂硫电池改性研究 改性研究 含硫复合材料 金属二元硫化物 有机硫化合物 硫/纳米金属氧化物 硫碳复合材料 硫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硫介孔碳复合材料 硫石墨烯复合材料 硫碳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等 负极保护 镀膜或形成SEI膜 电解液 固态电解质或离子液体 基于锂硫的新体系 替代Li金属 金属二元硫化物-NiS 正极:NiS(球磨法) 负极:Li 电解液:PEO 温度:80oC 电压:1.5V 理论特性容量:590mAh/g 第一圈特性容量为580mAh/g ,200圈后特此保留93%, 放电时的正极反应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361 (2003) 247–251 金属硫化物总结:其他金属硫化物的研究有MoS2、MoS3、Li2S、MnS2、V2S2等,一度曾经商业化,但是由于安全问题和功率密度较低和电活性和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而受限制 有机二硫化物 硫聚合物—聚丙烯腈(PAN) 正极:PAN与S高温共混 负极:Li 性能:第二圈放电520mAh/g,240圈后为480mAh/g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573 (2004) 121–128 硫聚合物—聚吡咯(PPy) 正极:S/tubular Ppy+乙炔黑+PEO 电解液:  1 M LiCF3SO3 /TEGDME 性能:首圈循环容量1153mAh/g ,80圈后650mAh/g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96 (2011) 6951–6955 硫聚合物—聚(吡咯-苯胺)共聚物(PPyA) 正极:S/PPyA:乙炔黑:LA123(粘结剂)=70:20:10 (wt%) 电解液:1M LiCF3SO3/(DOL:DME=1:1 volume) 性能:首次放电容量1285mAh/g,40圈后放电容量为860mAh/g Electrochimica Acta 55 (2010) 4632–4636 硫聚合物—聚苯胺(PAn) 容量高,0.1C放电倍率下100圈后容量为837mAh/g 高倍率循环性能好,500圈放电容量比较稳定 硫/纳米金属氧化物 Internation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