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docVIP

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

清朝外藩体制内的朝觐年班与朝贡制度 众所周知,以美国费正清教授为代表的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朝贡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众多成果。①就目前来看,有关朝贡制度的研究侧重于中外关系层面。实际上,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涵盖对象主要包括国内边疆民族以及境外国家两大部分。但是,中外学者很少区分国内边疆民族与外国遣使朝贡的性质。当然,中原王朝与国内边疆民族的隶属关系随着朝代的不同经常发生变化,并不利于总结概括朝贡关系的特点。就清代而言,清朝对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民族地区实施了有效的主权管理,建立了军府制度、盟旗制度、伯克制度、土司制度、噶厦制度等等。其中,清朝创建的朝觐年班是管理边疆民族上层首领的行政制度,既有朝贡制度的特点,又与对境外国家实施的朝贡制度有显著的不同,独具清朝特色。 从西周到清代,华夏(汉)民族往往笼统地称其他民族为蛮夷戎狄,有民族、文化、地理等含义,当然还有匈奴、鲜卑、突厥、女真、蒙古等等民族称谓。此外,中原王朝还从天下中国的角度出发,赋予其他民族地区为外藩、内藩、藩国、属国、藩服、藩部等政治称谓,泛称臣服的边疆民族或外国,内涵既大致相同又有细微区别。在清代,“外藩”则是称呼边疆民族及境外民族或国家的政治词语,含义丰富、层次分明,是重要的政治概念,又与朝觐年班制度和朝贡制度有密切的关联。② 一、“外藩”概念的历史演变 “藩(蕃)”字在先秦就已出现。《周礼》贾公彦疏:“方千里曰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言藩者,以其最在外为藩篱,故以藩为称。”③本意为一城、一家之外的篱笆,引申为保护、边域、屏障之意。④在政治层面,夏、商、周分封亲族为诸侯,以屏藩王畿。先秦人的观念是:天子居天下之中,中央是“中国”;“中国”之外为“四海”,内外有别。天子居内,诸侯居外。“天下中国”以外的四海诸侯为“藩”。西周分封同姓宗亲为诸侯,授土授民,以屏藩王畿,是为“宗藩”;在“宗藩”之外,再分封有功异姓诸侯以及要服、荒服之“蛮夷”,作为外层的“藩”,保护“宗藩”。先秦虽然没有出现“外藩”之词,但是其意思已经很明显,外是对内而言,西周王畿之外的“藩”都是朝觐天子的主体。 (一)“外藩”在《二十四史》中的含义 “外藩”一词出现在《二十四史》中105篇文献里,最早见于《史记》记载:“其外藩,九卿也。”⑤大致来看,“外藩”有三种含义。 分封在外的宗室。秦汉以降至明代,宗藩制度仍存在。中原王朝皇帝分封宗藩都在郡县之地,拥有管辖大小不等的地域、属民的权力,形成内地郡县与封建藩王的两级地方建构。由于分封宗藩都在地方为“藩王”,相对于京城为外,故古代常以“外藩”称呼京城之外的藩封。 西汉哀帝未当皇帝之前,授封为定陶王,所以后人称:“哀帝以外藩援立”。⑥唐高宗时,唐太宗的十四弟霍王“及在外藩,朝廷每有大事,或密制问焉”。⑦南宋孝宗生在秀州,因宋高宗无后,故选其为帝,后人对孝宗的评论是:“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⑧孝宗之后为光宗,《宋史》记载:“丞相允文复以请,孝宗曰:‘朕既立太子,即令亲王出镇外藩,卿宜讨论前代典礼’。”⑨孝宗立恭王(光宗)为皇太子之后,令判临安府,领尹事。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变被俘后,兵部尚书于谦为安稳国家政局,拥立景泰帝。后,英宗乘景泰帝病危之际重登皇位,遂诛杀旧臣,“于谦、王文以谋立外藩,诛死,其事遂不白云”,⑩是以“外藩”来称谓景泰帝为藩王之时。 京师以外的州郡重镇。西周以王畿之外的各诸侯国为外藩。秦汉以降,内地为郡县之制。京城之外的郡县则为“外藩”、“藩臣”。东汉董卓之乱后,孙策曾“数诣(张)纮,咨以世务,曰: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11)孙策认为所据东吴之地为汉朝廷的“外藩”屏障。 唐代的房琯得罪皇帝之后,唐肃宗谕令:“宜从贬秩,俾守外藩”,贬其为汾州刺史。(12)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这些据有郡县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藩镇也是朝廷的“外藩”。唐德宗时,宰相“祐甫对曰:‘正己奸诈,诚如圣虑。臣请因使往淄青,便令宣慰将士,因以正己所献钱锡赉诸军人,且使深荷圣德,又令外藩知朝廷不重财货’。”(13)此处“外藩”指的是淄青“藩镇”等。 臣属的边疆民族或外国。汉朝以降,内地对边疆民族、外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扩大了“外藩”的范围。北魏时,被高车打败的“蠕蠕主阿那瓌、后主婆罗门并以国乱来降”,皇帝征询凉州刺史如何对待,袁翻的意见是:“若婆罗门能自克厉,使余烬归心,收离聚散,复兴其国者,乃渐令北转,徙度流沙,即是我之外藩,高车之勍敌,西北之虞,可无过虑。”(14)意思是蠕蠕族的首领若是能重整余部,复兴其国,就会是北魏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