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 第六讲 新时期外交关系的建立教学教材.ppt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 国际政治系 李群英 第六讲 新时期外交关系的建立 学习重点和难点: 新时期外交关系建立的共同特点 一、同亚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一)驻印度尼西亚大使的重新任命——钱永年 (二)驻新加坡大使的任命——张 青 (三)驻韩国大使的任命——张庭延 (四)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的任命—— 孙必干 (五)驻以色列大使的任命——林 真 中国驻伊大使孙必干——带“保镖”的 外交官 孙必干:武汉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年至1967年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留学。曾在中国驻也门、利比亚使馆工作。1986年任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1989年至2002年先后任中国驻沙特、伊拉克、伊朗大使。2003年至2004年任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2006年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2009年3月卸任。 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政治关系 中新于1990年10月3日建交。 建交前,中新两国人民已有较密切的交往。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仍在英殖民当局统治下的新加坡同我国保持着民间贸易往来。七十年代中期起,两国往来增加。李光耀总理1975、1980、1985年三次访华,邓小平副总理和赵紫阳总理分别于1978和1981年访新。此后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发展顺利。1981年中新互设商务代表处。1985年两国实现通航。1986年我在新设新华社分社。1990年8月李鹏总理访新。 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在政治、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双方绝大多数主要领导人均已实现互访。近年来,两国执政党和军事代表团也实现了互访,两党两军关系正式建立。新目前是我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中新两国对国际和地区事务有着广泛共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中国——印度尼西亚外交关系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于1950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发展较快,但自1967年起两国关系一度中断。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各自对外政策的调整,两国通过友好协商决定自1990年起恢复外交关系,双方表示,要以新精神、新步伐和 新目标一起跨入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复交以来,两国高层保持着经常互 访和接触,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在国 际和地区事务中进行着良好的协调与配 合。双方共同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 驻印度尼西亚历任大使 王任叔(1950.08—1951.12)黄 镇(1954.11—1961.05)姚仲明(1961.08—1966.04)钱永年(1990.10—1995.08)周 刚(1994.12—1998.02)陈士球(1997.07—2002.05)卢树民(2001.12—2005.03) 兰立俊(2005.03—2008.05) 章启月(2008.08—至今) 印尼国徽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届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举行的历史性盛会。万隆会议提出“十项原则”和亚非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精神,在亚非国家民族解放斗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990年7月3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阿里·阿拉塔斯在北京签署两国政府关于恢复两国外交关系的公报。 1990年8月6日至8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友好访问。8月8日,李鹏总理和苏哈托总统在雅加达独立宫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 中韩建交促成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韩关系之所以能够从长期对峙隔绝发展到初步接触,再到两国经贸往来的扩大,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迫使韩国作出反应。 第二,韩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提高了推进独立外交的自信心,也产生了寻找海外市场的愿望。 第三,朝鲜半岛南北方接近与关系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半岛紧张局势,这是冷战缓和的结果,更是南北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战略思想和政策,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从而为中韩关系的正常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两韩国留学生骑行1500公里宣传世博 外交小故事1:中韩建交——力排干扰秘密谈判 说起中韩建交所历经的三次秘密谈判,如今仍能感到其神秘紧张的气氛。当时,在韩国不仅有台湾势力,而且在韩国中高层领导中还有亲台势力,如谈判泄露,这些势力肯定要干扰、破坏。那时在首尔的台湾“大使馆”异常敏感,到处刺探韩方动向,因此青瓦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