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0篇 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篇 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三、盐税 (一)盐务制度的变革 1、票盐法:与纲法同属民制商收商运商销,但纲法允许商人世袭,形成垄断。而票盐法认票不认人,鼓励竞争 2、调整引岸:咸丰三年(1858年),清政府允许邻盐合法地进入淮南引岸销售,有利于食盐的合理流通 3、以盐抵饷: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盐运不畅,清政府在两淮盐区组织军队运盐,所得盐款充作军饷 (二)盐税制度的变化 1.盐课 场课:生产环节就场征收的盐税,一是对盐民所课的丁税;二是对制盐所使用的盐滩、卤地、草场所课的土地税 引课是对流通环节征税,是在运销环节于盐斤起运前或运抵销岸开售时按引征收的盐税,分为正课、杂课和包课三项 正课是按盐引向运销商征收的正规引课 杂课又称盐税附加,多系历代相沿的陋规,其名目繁多,包括附加、规费、杂捐等 包课是各省远僻地区许多居民自制土盐所课的盐税,零星分散,收入无多 盐区 每引税额(顺治年间) 每引税额(光绪年间) 长芦 0.2657 0.5100 河东 0.3200 0.7100 两浙 0.4560 0.3900 福建 1.1345 2.8000 两广 1.1030 1.3000 四川 0.0681 0.2770 云南 - 2.1150 山东 0.2050 0.2400 两淮 0.5500 0.8000 2.盐厘 盐厘是对盐征收的厘金,盐厘系从量计征,按每引、每票或每包征收制钱若干文 3.加价 清代后期,因事筹款,对盐斤实行加价,也是盐税的一种 (三)盐税收入及支配情况 清末盐税收入是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宣统三年(1911年),资政院复核预算,盐税年约4500万两,占预算总收入的14.9%,仅次于田赋和官业收入而居第三位 盐税收入约有30%归中央支配,70%归地方占用,用于军政各费 甲午战争后,盐税开始用作清政府举借外债的抵押品 四、关税 (一)常关税制之变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国订立《江宁条约》,开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设立海关,称为“新关”或“洋关”,旧有的税关称为“常关”或“旧关” 从此,常关又被分为距海关50里内常关、距海关50里外常关和内地常关等三种 常关税一帆船所运的货物为课征对象,分为衣物、食物、用物、杂货四类 (二)海关税制的变化 1、不平等条约对海关设置的影响 《江宁条约》开放5个通商口岸 1897年,对外开放通商口岸达31个 清朝末年海关数量已达60余个 清后期海关数量的增加,是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下,清政府被迫开放海关的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财政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2.不平等条约对海关税则的影响 《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与《海关税则》基本规定了中国海关税的税则 各中不平等条约、续商约无非是开放新的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更有利于各殖民主义列强 3.清后期海关税制得构成 进口税、出口税、子口税、复进口税、船钞、洋药税及洋药厘金、机器制造货出厂税 4.海关税收收入及支配情况的变化 五、厘金 1853年咸丰三年时期产生的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捐的货物税,也是一种商税和杂税,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的产物 (一)厘金的产生与推广 为了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咸丰三年四月(1853年5月)副都御使、刑部侍郎雷以诚创办了厘金制度 (二)厘金税制的演变 1.厘金的种类和范围 初创时,分活厘、板厘两种 后来发展成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土药厘四大类 2.厘金税率与计税依据的变化 厘金初征之时,税率为值百抽一,即1%,故名厘金 以后逐渐提高,至光绪年间,有的省份已达5%,这只是名义税率,由于多数省份都采取多次征收的办法,所以实际税率要远高于名义税率 计税依据,各省根据以确定的税率制定详细税则,内列货物名称、计量单位及单位税额,凭以从量计征,税则未列载的则估值从价而征 3.征收机构与征收方式的变化 厘金创设之初,因军需孔急,厘金事务多由各地粮台、军需局或筹饷局负责 厘金的征收方式,有由各地方政府设立局卡直接征收的,称为“官办”;亦有采用认捐、包捐等包缴方式征收的,称为商包 (三)厘金收入状况及影响 各年份厘金收入总额,基本徘徊在1400-1600万两 厘金是十分腐朽的封建性税收,其收入越多,对中国工商业的阻碍越严重,越有利于殖民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为洋商有免于逢关征税、遇卡抽厘的特权,而本国商人,特别是中小商人则没有此项特权 厘金开征的目的就是筹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费,所以厘金开征之初就带着屠杀革命人民的血腥气味 厘金从开办之日起,就流弊丛生,贻害商民 年次 厘金收入(千两) 光绪九年 13642 十年 14201 十一年 14343 十二年 14809 十三年 15950 十四年 18877 十五年 14585 十六年 14824 十七年 14628 十八年 14804 十九年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