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篇 章 其它茶类加工化学 第一讲 乌龙茶制造化学 中国茶艺 .ppt
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变化特点: 茶叶中原有的主要游离氨基酸(茶氨酸The 、谷氨酸Glu 、天门冬氨酸Asp )显著降低,作为氮源被微生物利用生进行生长和繁殖。氨基酸总量减少; 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 苯丙氨酸、亮氨酸大量增加, 微生物代谢产生新的氨基酸。 赖氨酸(Lys)干茶比鲜叶增加8·5倍,苯丙氨酸(Phe)增加2·1倍,亮氨酸(Leu)增加5·1倍, 如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赖氨酸,而其本身又不能利用赖氨酸。因此,氨基酸总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黑茶的营养价值则提高了。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微生物一方面利用糖类作为其碳源进行繁衍; 另一方面又分泌胞外纤维素酶将茶叶中纤维素分解成可溶性糖; 所以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表现先降后升,形成成茶品质甘滑。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粗纤维的变化 果胶的变化 水溶性果胶的变化 思考题 1、黑毛茶的加工工艺? 2、普洱茶渥堆的实质是什么? 3、普洱茶渥堆过程推动一系列复杂生化变化的动力有哪些? 4、阐述普洱茶渥堆过程微生物变化特点及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5、阐述普洱茶渥堆过程物质变化特点及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名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第三讲 黄茶制造化学 扩展阅读:鹿苑茶 鹿苑茶是黄茶中的又一佳品。它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迄今已有750年历史。据县志记载,起初不过为寺僧在寺侧栽培,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争相引种,逐渐扩大栽培范围。乾隆年间,鹿苑茶被选为贡茶。 鹿苑寺的石碑上还刻有清代高僧金田于光绪九年(1883)来鹿苑寺讲法时,赞赏鹿苑茶的诗文:“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薰,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 鹿苑茶的工艺与茶质:于每年清明前数日至谷雨间采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等工序。其中闷堆是形成鹿苑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6小时,促其色泽黄变。其成品外形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条索环状(环子脚),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该茶先后于1982、1986年参加全国名优茶评比,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 第三讲 黄茶制造化学 黄茶主要品质特点:黄叶黄汤,香气清悦,味厚爽口。 三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金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 一、黄茶加工各工序物质变化特点: 绿叶变黄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缺点,而对黄茶来说,则要造促进黄变,这是黄茶制造的特点,热化作用,是形成了黄茶独特的品质的主要因素。 基本工序: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一是湿热作用,主要是引起叶内成分发生一系列氧化水解作用,是形成黄汤黄叶,滋味醇浓的主导方面(杀青和闷黄阶段); 二是干热作用,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 热化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杀青 黄茶杀青的目的和原理与绿茶基本相同: 高温破坏酶的活性; 消除鲜叶中的青草气。 利用升温过程及相应的水分变化,促进鲜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非酶性化学反应 蒸发部分水分,减少细胞膨压,便于揉捻成条。 与绿茶杀青有不同之处: 杀青方式多闷少抛; 借热闷作用,破坏叶绿素,促使叶色黄变。 多酚类化合物产生自动氧化,减少苦涩味。 引起大分子物质分解,有利于滋味的形成。 (二)闷黄 茶坯在湿热条件下,叶堆的热度和水分进行着均匀的分布,芽叶内含物质均匀地发生热化学变化,最终叶子全部均匀变黄。 闷黄过程对品质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湿热作用,酶的作用只是次要的。 1、闷黄的原理 (二)闷黄 2、闷黄的方法: 乘热将揉捻叶迅速盛于竹筐中,放置在避风而湿度高的地方。(高温季节可用湿布覆盖在筐面上)叶温控制在35-40℃,叶层厚40cm,时间在4小时左右。 3、闷黄的程度: 茶叶发出浓郁香气,青草气味消失,茶香显露,叶色转黄绿而有光泽,即为适度。 4、闷黄过程的热化学变化 1)多酚类物质通过水解和自动氧化作用,减少了苦涩味成分,使黄茶呈现出特有的金黄色泽和醇爽滋味。 2)湿热作用导致多糖、蛋白质水解形成单糖及氨基酸,而糖与氨基酸可进一步转化为香气物质,对黄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闷堆6~8 h , 多酚类含量下降, 氨基酸含量上升, 是形成黄茶良好滋味的关键时期。 咖啡碱与可溶性糖的变化 在黄茶加工中咖啡碱含量由鲜叶的5.33 % 减少到4.16 % , 减少幅度达21.96 % , 但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