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二 第七单元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二 第七单元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模块二 第七单元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 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 强烈的政治性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了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新闻事业功能 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 聚焦主题  近现代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 聚焦主题 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思 维 升 华 55.3% 杂类 1.31% 专门事业 0.33% 艺术界、技艺界、运动员 16.36% 商业 0.72% 政府及市政机关 18.28% 工业 1.21% 运输及交通事业 0.1% 农业及园艺 所占比重 职业 所占比重 职业 解析 返回 273.2 41.0 21.6 13.7 21.7 175.2 1933 273.8 41.0 21.4 13.6 21.0 176.8 1932 265.9 39.9 21.2 13.5 22.1 169.2 1931 218.1 40.3 15.2 20.3 15.2 127.1 1930 238.1 47.6 12.6 19.4 14.3 144.2 1929 总额 杂项 燃料灯火 房子 衣服 食品 年份 解析 返回 思 维 升 华 三、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马车、轿子 西餐 中餐 中山装、西装等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后附“高考研究课”] 知  能 强 化 课 Ⅱ 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________航线开通 1909年,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航空 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受铁路、公路和民航业的影响较大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__,打破了列强的垄断 水运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但公路发展受限 公路 “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新中国成立后,宝成、_____等铁路建成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建成_____铁路 铁路 NO.2 历史理解求深度 ——比“初学”深一点 返回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常考区间——重点研究) 第18讲 知能强化课Ⅱ 雨后的春笋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 大众传媒的发展 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 课下综合检测 知能强化课Ⅰ 时髦的转身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理 知 识 体 系 背 史 论 术 语 知  能 强 化 课 Ⅰ 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 一、近现代中国 ——西方文明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断发易服”具有_____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辛亥革命后 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__________”“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戊戌变法 特点 变化 时期 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风俗习惯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_________” 居住 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_______ _____” 饮食 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_______ 服饰 变化 领域 二、古代中国 ——农耕时代的社会生活 明清时期,妇女再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舆论方面,不仅下层社会对妇女改嫁持认可态度,士绅之中也有逐步宽容的趋势。一些女子走向社会从师求学,社会舆论推崇和赞美才子佳人,实际反映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和妇女地位的提高 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要求冲破“天理(三纲五常)”教条束缚,遵从人性情欲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李贽的“异端”思想、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 个性 解放 的呼 声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刺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