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二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却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如井田制下的奴隶制农业,也属于自然经济,但这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不是小农经济。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②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手工工场,工场主为市场需要雇佣雇工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取得突出成就,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③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1.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原始农业         B.个体农耕 C.千耦其耘 D.自然经济 解析:选C 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奴隶集体耕种方式,故C项正确。 2.《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解析:选B 材料中引文意思是,鲁国南边村野之地,有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做陶夏天耕田,逍遥自在好比古代的舜,可见,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经济已经出现,故B项正确。 3.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固抵制 解析:选B 官办手工业不进入市场,只满足皇室和贵族的需求,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少,再加上重农抑商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B项正确;C、D两项说法片面,故排除。 4.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这一经济措施(  ) A.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 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经济措施是“盐铁官营”制度,该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最早开创于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与儒家伦理之间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只能体现出政府对盐铁方面的垄断,不能代表对所有手工业的垄断,故D项错误。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