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服饰是民族传统历史中很重要的一环.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饰是民族传统历史中很重要的一环

服飾是民族傳統歷史中很重要的一環,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具像。所以研究它時,不僅要去瞭解它外在的表面型態,更要去了解它內在的意識型態。所以要去探究客家傳統服飾,就必得先從客家民族文化的立場上去觀察、發覺,去瞭解它的時代背景及特質,才能發現某種服飾為何會產生,而它之所以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探溯其歷史本源時,可知所謂的「客家」,是指以客居地為家的意思,其實他們原來是屬於漢民族的一支,但是從五胡亂華開始,它們原來居住地被胡人占領,於是便往南遷移。在唐、宋時代又因發生叛亂,這一連串的兵荒馬亂事件,使他們不斷遷移,最後暫居於廣東一帶。 清朝時,又有部份客家人渡海來臺,定居於桃園、新竹、苗栗、高雄、屏東等山區。它們剛到臺灣的初期,是從事平原墾拓及商業經營,但成就不及泉、漳二藉移民明顯。倒是在移民開墾達到人口飽和後,客家人猶不畏艱困,繼續開拓丘陵山區合屬於「後山」的東海岸,促使臺灣達致全面開發。這份艱苦卓絕之墾拓史蹟,反映客家人特殊之民族性及歷史文化傳統。 根據民初學者羅香林先生對客家人之描述:「他們先被逐於北方異族,其後遷移至一地,因其本身固執保守的民性,不肯同化於當地的民族,加以所居之地,大多盤結於山區,由於交通不便等種種因素,使客家漸次趨向於孤立狀態,因而產生一種特殊的特性。」 <客家人>作者陳運棟先生也說:「……客家縱使被滿清統治了將近三百年,仍然穿明朝的服裝,即上下分開的衫褲,普通叫唐裝……。」根據上述文字的描述,約略可獲致第一個重點:客家人因襲其固執保守之民性,加上僻處山區少與外界交通,而固守明朝的漢式傳統服裝,自絕於清朝的服裝潮流之外,別樹一格。 又據《臺灣通史》之記載:「漳泉婦女大都纏足,以小為美。三寸弓鞋,繡造極工。而粵人則否,耕田力役,無異男子,平時且多跣足。粵籍業農,群處山中,其風儉樸,故衣青黑之布。婦女之衣,僅以本色為緣,而褲相同。每出門以黑布覆髻上,纏繞項後,俗不著裙,富家亦然,以其便於操作也」。根據連氏之記述,又可歸出另一個重點,居處山區,為耕役需要及民風保守,衣以青黑色為主,以其不易沾污。又為便利勞動耕作,皆著衣褲,俗不著裙,其婦女係天足,平時多跣足,外出慣以黑布裹頭,以防海風山瘴。(註1) 就因這些歷史背景因素,所以造就出客家人另一類的特殊文化景象,因此客家傳統服飾也以它另類方式呈現著。其實,也可肯定地說,保持和弘揚優秀的文化是他們有意識的自覺行動。 「上穿大襟衫,下穿大襠褲」是客家傳統服飾的最佳寫照。客家人因為長期過著顛沛流離的遷移生活,所以孕育了他們勤勞節儉,勇敢耐苦的習性。 而且移民來台之際,因為環境惡劣,為了求生存,所以不管男生女生都要共同負擔起墾殖的重任,其實他們生活得非常艱苦,再加上居住地的封閉性,長時間與外界阻隔的情況下,造成了他們極度保守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習慣、服飾上都仍承襲了先人的傳統保守。 所以探穿客家傳統服飾的特色,大致上可說表現得極為樸素、節儉,色彩單調、造型單一,方便、實用、耐穿,只求蔽體禦寒而不尚浮華。 茲就其色彩上的特色、形態上的特色與服飾使用上的特色分述如下: 1.就服裝色彩上的特色:顏色固守青、黑之傳統。淵沈的深色、素淨的暗色予人素雅嚴肅的印象,恰似其沈穩隱斂之民族性。 2.就服飾使用上,具有經濟性、便利性和長久性的特質: (1)經濟性: A.所用布料耐洗、耐穿。 B.衣服上隱蔽之處,採用粗布剪接替代。 C.嬰兒尿布,以穿洗得老舊之男女大襠褲,來包裹代用,不必再予剪裁。 D.服裝上之裝飾精簡單純,適可而止。 (2)便利性: A.便於穿脫、更換,或於衣內添加內衣。 B.結構簡單、富機能性,便於操作勞動。 C.大襟上直扣的配置止於腰線上,便於婦女哺乳;工作時,又可將前身摺短塞於腰帶。 D.寬大且翻摺之袖口,和貫通之腰帶,可用以放置物品或錢幣,隨身而不累贅。 (3)長久性: A.穿著時間,可自早到晚,自春至冬。 B.穿著之期間,可自少年時期至老年,適用期長。 3.就形態上而言,係以實用為原則,亦可歸納出單純性、簡易性和適應性幾項特色: (1)單純性: A.式樣單純,造型單一。 B.袖口、大襟、袖上之緄邊及鑲邊,皆用互線。 C.布料之顏色以藍、黑、白、紅居多,色彩單純而清新。 D.衣飾、配飾自然純樸,不誇張、不累贅。 (2)簡易性: A.平面及直線之剪裁,縫製容易。 B.袖口翻摺與腰帶之使用及固定,可調節長短,便於活動。 (3)適應性: A.適用於各種身分、各年齡層及各種場合。 B.童裝之構造,以兒童生長過程安排,順應其身體及生理需要。(註2) 在對大體上客家傳統服飾特色有個粗淺的概念之後,我們再來針對各類的服飾做些簡略的介紹: 1.女子服飾 客家婦女穿著之藍衫,遠較他籍婦女之服裝樸素,服裝材料在早期多使用棉布或麻等,較為結實耐用。顏色以藍、黑、暗、紅、白灰為主,並以素面最多。在客家鄉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