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剧作题材的来源与特色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玉剧作题材的来源与特色分析

李玉剧作题材的来源与特色分析   目 录      绪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研究综述      第一章 戏剧的题材来源      1. 取材于小说故事      (1)以冯梦龙“三言”系列为主的通俗小说      (2)流传已久的史料小说和故事      2. 取材于现实生活      (1)真实发生、有据可依的故事      (2)有迹可寻,无据可依的故事      3.李玉原创的故事      第二章 戏剧题材的类型      1.历史剧      2.时事剧      3.风情剧      第三章 戏剧题材的处理      1.巧妙的编剧手法      (1)“小人物”与“末路英雄”的塑造      (2)一“悬”到底      2.重视舞台效果      (1)场上角色的正面表现      (2)用声音、音效等幕后效果侧面烘托      (3)戏中的其他艺术形式      第四章 李玉的作品对当前戏曲创作的启示      1.挖掘深度:反映社会现实、唤醒全民思考      2.拓宽广度:关注底层人物,丰富戏剧人物长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玉剧作题材的来源与特色分析 【绪论】 李玉戏剧创作的特点研究绪论 【1.1】取材于小说故事 【1.2 1.3】取材于现实生活 【第二章】李玉戏剧题材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李玉对戏剧题材的处理 【第四章】李玉的作品对当前戏曲创作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李玉剧作题材选取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绪论      李玉,字玄玉,一作元玉,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对于李玉生平年代的考证,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李玉约生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左右,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以后。      李玉是明末清初“苏州派”的代表剧作家,创作了多部戏曲作品。据李玉自己在康熙六年(1667)为袁园客重刻本《南音三赖》写的序言中说,他创作了“《花魁》《捧雪》二十余种”①。据高奕《新传奇品》记载,李玉所着《一笠庵传奇》共 32 本,除了公认的《一捧雪》《人兽关》《占花魁》《永团圆》《麒麟阁》《风云会》《牛头山》《太平钱》《连城璧》《眉山秀》《昊天塔》《千忠会》(即《千忠禄》)《五高风》《两须眉》《清忠谱》《意中缘》(又名《意中人》)《万里圆》《万民安》以外,还包括《三生果》《长生像》《凤云翘》《禅真会》《双龙配》《千里舟》《洛阳桥》《武当山》《挂玉带》《麒麟种》《罗天醮》《秦楼月》等我们暂且无法考证是否为李玉作品的剧目。雍正初年的《传奇汇考标目》也记载表明李玉作传奇三十二本。经吴新雷先生综合考证分析,认为李玉一生的戏剧作品,其名目可知者总计为四十二种。虽然具体数量仍然有待考证,但李玉被视为高产剧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为了使研究范围更加准确,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学术界公认的李玉现存的十八个剧本,分别是《一捧雪》《人兽关》《占花魁》《永团圆》《麒麟阁》《风云会》《牛头山》《太平钱》《连城璧》《眉山秀》《昊天塔》《千忠会》《千忠禄》《五高风》《两须眉》《清忠谱》《意中人》《万里圆》。      李玉的剧本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丰富。戏剧题材是剧作者选择出来构成戏剧作品的原材料,它是一部作品成败的基石。李玉的作品,不仅题材广泛,思考深入,而且也是文本与舞台相结合的典范,因此本文旨在以李玉的作品为例,用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成果来论证戏剧题材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现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李玉,生于明末清初,戏曲传奇发展至明末,已出现脱离现实、篇幅冗长、堆砌辞藻,一味追求形式的趋势。这时,李玉作为一名职业编剧,为当时沉闷的剧坛打开了新的局面。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重视舞台效果,符合大众审美需要,而且,在思想上深入挖掘社会现实,关注广大百姓生活,不仅在当时深受大众喜爱,在后世也引起广泛共鸣。这样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职业剧作家,他的创作方法实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      在李玉的作品出现以前,明代的戏曲创作一度陷入“十部传奇九相思”的因循中。李玉出现以后,他的作品题材超越了传统“才子佳人剧”中的男欢女爱,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或改编历史故事借古喻今,或就地取材揭露社会现实,通过剧中人物之口,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玉通过高超的编剧手法,把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渗透到剧作中,创作出一部部广受欢迎且经久流传的戏剧作品,以期达到唤醒群众的目的,自己也成为同时期剧作家中的佼佼者。      李玉一生着作丰富,虽然有很多剧本已经遗失,但即使这样,他保存下来的作品数量仍然十分可观。李玉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他的许多作品不光可供阅读,还至今活跃在舞台上。他的《一捧雪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