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附)_全球环境问题-上
环境学概论主讲:张文翔 wenxiangzhang@ 第二章 全球环境问题 囚徒困境——博弈论的经典例子 ——两人都否认:每人将因证据不足而从清判1年徒刑; ——两人都坦白:每人各判3年徒刑; ——如果其中一人坦白,而另一人否认:坦白者将获释放,而否认者将被重判6年徒刑。 两名囚徒面临是否坦白的对策选择(博弈)。 《公地的悲剧》——G.哈丁 著(1968) 终于有一天:牧场因过度放牧而衰退,从前肥沃的操场变成无法放牧的荒地。 开篇 《寂静的春天》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 “可持续性”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保持林业和渔业资源延续不断的一种管理战略。其实,作为一个概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荀子就有对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及保证其永续利用等朴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辟论述。西方早期的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也较早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经济活动存在着生态边界。 第一节 全球环境问题概述 一、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Greenhouse Effect and Global Warming ) 1.温室效应: 大气层本身具有的属性。它是确保地球气温总能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的保障,而不会出现其它星球的剧烈冷热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为0.6℃ 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 3.温室气体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等 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1)CO2:主要来源于以下: 燃料的使用: 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水泥的生产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然排放 2)CH4 主要来源:沼气、稻田以及工业生产 CH4 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 3)N2O 主要来源:化肥的使用、燃料的使用 年增长率:0.2-0.3% 4)O3: 在大气中的浓度仅次于CO2 4. 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的危害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变化: 海平面上升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臭氧层破坏(OZONE HOLE) 大气的结构 臭氧层的形成与功能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臭氧层的变化的影响 臭氧层的保护 臭氧层的作用: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臭氧:为温室气体 前言 三十多亿年前:海洋最早的生物蓝绿藻 陆地上:四亿多年前才有陆生生物 臭氧层的形成 早期地球大气层的气体:主要是以二氧化碳(CO2)、水汽(H2O)、氮气(N2)等气体为主 古生代开始,海洋中藻类大量繁殖,光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大气中的氧气(O2)开始增多。 氧气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产生臭氧(O3) 臭氧层 臭氧是無色、有毒、有刺激味的气体。 臭氧在距地表25公里附近高空臭氧的濃度最大,此處也稱為臭氧层。 臭氧的功能 吸收紫外线,减少生物直接遭受紫外线的照射 路地上的生物便能在此一保护伞下,順利的生長与繁殖。 水也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所以透過水的保护,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中。 路地上卻一直到四亿多年前有了臭氧层后,苔藓、蕨类、昆虫、两生类、爬行类等生物才陆续出現在路地上,让大地生命开始蓬勃发展起來。 臭氧层空洞定义 臭氧层空洞定义: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浓度下降的现象我们称为臭氧层空洞。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也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 自1975年以来,南极上空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总臭氧浓度的减少超过30%。 1985年,南极上空臭氧层中心地带的臭氧浓度极为稀薄,近95%被破坏,出现所谓的臭氧层“空洞”。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经达2 400万平方公里。臭氧空洞发生的持续期间和面积不断延长和扩大,1998年的持续期间为100天,比1995年增加23天,而且臭氧洞的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几乎可以相当于3个澳大利亚。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 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 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20世纪80年代,中国昆明上空臭氧平均含量减少 1.5%,北京减少5%。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般每年8月份出现,9月份至10月份空洞范围最大,12月份前后消失。 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臭氧层损耗原因目前还在探索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人类排放的许多物质能引起臭氧层破坏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这些物质主要有氟氯烃(CFCs)、哈龙、氮氧化物、四氯化碳以及甲烷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创业管理(第5版)张玉利_课后习题答案.pdf
- 平面国----优质课件可编辑.pptx VIP
- IPC9151C2010印制板工艺产量质量和相关可靠性PCQR2基准测试标准和数据库.docx VIP
- 大学生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职业规划.pptx VIP
- 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 - 孙汉虹.pdf
- 福建省福州市乌山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版.pdf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听力).docx VIP
- AP1000失去主给水事故模拟.docx
-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装监理组织方案.docx VIP
- GB 4706.1标准解读_从模块上分析标准结构 -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系统.xls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