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一个文献述评.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一个文献述评

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一个文献述评【内容提要】文章立足当前专职批发职能日趋分散、传统批发商面临萎缩和批发市场定位困惑等工业品批发体系现状以及由此引致的工业品流通问题,着重回顾了国内外与工业品批发体系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为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思考。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industrial products wholesale system, such as decentralization of wholesale function, the shrink of wholesalers, the paradox in wholesale markets positioning, as well as the induced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roducts 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B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n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some insight into reconstructing industrial products wholesale system.【关 键 词】工业品流通/批发体系重构/文献回顾????industrial products circulation/reconstruction of wholesale system/theoretical reviewEE33UU8408853????中图分类号:F7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0)06-0012-06????一、问题的提出????在三十多年的中国流通改革中,“经济成分多元、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减少”的工业品流通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目前的工业品流通在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承担着重要流通功能的工业品批发体系,其职能正不断被分散化:商品交易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零售商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各式批发职能,而专职批发商及其所承担的专业批发职能不断萎缩。这不仅导致工业品流通中品牌培育功能欠缺、采购分销职能弱化和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定位困惑等突出矛盾,而且进一步引发流通效率下降、流通秩序混乱等深层次问题。有鉴于此,必须立足现阶段和未来阶段工业品流通的现实需要,考虑如何重新构建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商品流通发展相适应的工业品批发体系,这无疑是新时期我国商品流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二、国内研究回顾????可以说,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是一个独具中国特点的议题,其相关问题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化改革而不断演进的。自从1978年市场化改革开始,国内就一直存在着与工业品批发体系相关的理论探讨,但随着市场化改革所处的时期不同,研究视角各有侧重。总的看,国内研究可以根据商业改革所处的阶段不同划分为两个时期。????(一)集中研究时期:1979-2002年????第一个时期是在市场化改革起步、展开阶段及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集中出现了一批针对工业品批发体系改革的理论探讨。在此期间,先是在市场化改革起步阶段,理论界重点围绕计划经济下“一二三零”的流通体制弊端以及“三多一少”(多种所有制形式、多元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商业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了改革工业品批发体系的若干构想,政策性观点主要集中于提出工业品批发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赵宁禄,1983)和目标模式(郎宝书等,1986),其中也不乏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或总体看法(郑青、周殿坤,198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多一少”的流通改革最终在实践中演变为“精简批发”,但改革之初很多学者如祁廷镛(1983)、张国藩(1983)、左宪堂(1983)等都曾指出“三多一少”的改革目标并不是要甩开批发,而是撤销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后来随着市场化改革进入展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提上日程,理论界关于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探讨也由体制构想逐步渗透到企业改革。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实践中,面对国营批发企业由于未能应对非国营批发企业的大量涌现而出现的节节败退和不断萎缩,不少学者提出了搞活国营工业品批发企业的具体思路,包括提高国营批发商业的组织化程度(张世尧,1991)、建设城市工业品批发辐射网络和工业品批发市场(王先龙、陈兆希,1991)等。另有一些学者(苏广文,1990;张采庆,1992)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