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是娥“千面风华”
丁是娥“千面风华”
二十三年前,为沪剧事业的繁荣和兴旺奋斗了一生的沪剧艺术家丁是娥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位著名演员艰辛曲折的人生历程、坎坷不平的艺术生涯、多姿多彩的演出剧目和感人至深的人品戏德,特别是她在沪剧舞台上演活了身份性格迥然不同的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至今仍为热爱她的同事、学生和观众所难忘。
“飞起来”的小飞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发自人们心底的歌声响彻浦江两岸,上海解放了。26岁的丁是娥感到由衷的欣喜。作为一名沪剧演员,丁是娥以巨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表现新时代、塑造新人物的艺术创作中去。《罗汉钱》是这一时期丁是娥主演的第一个代表剧目。当时排这个戏是为了争取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丁是娥也千方百计希望演好戏中女主角小飞娥。但她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番曲折。第一次进排练场,她把小飞娥演得相当悲伤,“回忆”一场,唱到“偏偏是自己婚姻难作主,一定要父母之命媒妁言”时,悲痛欲绝,声泪俱下,泣不成声。执导《罗汉钱》的著名导演张骏祥看了没有作肯定的表示。他思索了一会,悄悄问人,丁是娥是不是专演悲旦的?
这句话传到丁是娥耳中,她为之一怔。因为自己演戏20年了,演过各类人物,并不是专演悲旦的。为什么导演会这样问呢?是不是她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不够准确呢?她开始对小飞娥的思想性格重新进行梳理,再次看了赵树理的小说原著,觉得把小飞娥仅仅理解成悲剧人物确实有偏颇的。小说原著叙述小飞娥元宵看灯时写道,“她满街看热闹”,“在各街道上飞了一遍,才回转家门”。这个“飞”字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悲悲切切、郁郁寡欢的中年妇女,会像活泼的女孩子一样,满街“飞”着看热闹。显然这个“飞”字,不仅仅表现了人物的形体动作,也显示了小飞娥的性格特点。她应该是比较能接受新思想,对新生活也充满了自信心的。昔日的不幸已渐渐被时间的流水冲淡了,留下的应该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平静中的不平静。根据这样的理解,丁是娥对这段戏作了新的处理,分层次地对人物情感控制把握,表演也更注意节奏分寸,从形体情感各方面体现一个“飞”字,体现新社会劳动妇女的新的特点。导演对这样的表演十分满意。
丁是娥对小飞娥形象的塑造,有许多新的创造。在与张木匠夫妻关系的处理上,她强调两人既有性格差异造成的不适应的一面,又有长年累月共同生活形成的互相磨合的一面。夫妻俩一个细心内秀,一个粗枝大叶,个性上免不了嗑嗑碰碰,加上张木匠打过小飞娥,使妻子想起来就伤心。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逐渐磨钝了锋芒,时间慢慢填平了沟壑,再加上又有了女儿,他们已有了一些共同语言,渐渐适应。小飞娥不会老是耿耿于怀、太厌恶丈夫。丁是娥把自己的表演比喻为走两面是水的田埂,要掌握好平衡,不小心就会掉下水去。燕燕做媒后小飞娥争取丈夫同意女儿与小晚婚事的那场戏,她演来如行云流水,入情入理,顺畅通达。几番劝解,既不是以生硬的态度迫使张木匠就范,又不是低三下四苦苦哀求,而是始终环绕着一个调子:动感情的说理。这里的几段唱,更被她处理得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回想往事时既有责备,又有伤感,同时还有几分体贴,使丈夫不能不认可。丁是娥的表演把这对夫妻的特定关系体现得真实真切,细致入微,展??了她在塑造性格复杂多变的现代人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丁是娥对小飞娥性格把握的准确和细腻令很多专家赞叹不已。《罗汉钱》赴京演出取得很大的成功。由于对戏中小飞娥形象的精心塑造,她被授予全国戏盐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
向周小燕学吹蜡烛
丁是娥成名在解放前,艺术升华却在解放后。《罗汉钱》的演出成为她整个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她在表演艺术上已趋向成熟,她创造的沪剧丁派艺术也开始形成。
沪剧丁派艺术既端庄大方、稳重质朴,又清新明快、委婉多姿。与沪剧的其他艺术流派相比,丁派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从何而来?著名前辈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和丁是娥都是戏曲剧种的代表人物,她们相当熟悉,有不少交往。袁雪芬在回忆丁是娥的时候多次说,她一个非常大气的人,丝毫没有门户之见。我看她的演出,觉得她有不少地方借鉴了越剧的表现手段,而且这种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汇贯通,化成自己的东西。袁雪芬的话一言中的,道出了沪剧丁派艺术的精髓。正是这种广采博取、多方借鉴,才使丁是娥的表演艺术不断登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高度。
1954年丁是娥主演的《金黛莱》在华东戏曲??演中得了主演一等奖。她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相反地却和其他剧种的演员找差距,觉得自己发声换气不太科学,主动上门向曾为沪剧《罗汉钱》执导的张骏祥导演的爱人、著名歌唱家周小燕讨教。听了情况,周建议她练练吹蜡烛。丁是娥真当一回事,回去就开始练。她照着在桌上放几支点上火的蜡烛,隔一段距离吸足气使劲吹。吹灭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