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中国“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docVIP

从中国“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

从中国“文人画”看“文人盆栽”(上)   初学盆景时,每遇瓶颈,常会去观摩前辈师友的作品,或是从书册中寻找灵感,激发创作动力。渐渐地又热衷于观察自然界的老树、奇树,从中揣摩天生地养、岁月滋润的自然趣味。二十几年下来,颇有郑板桥画竹诗说的:“数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虽还没做到“画到生时是熟时”的朴拙老练,却真心喜欢“冗繁削尽留清瘦”的清高简素。这种清高简素的盆景,一般就叫做“文人树”、“文人盆栽”(如图1)。   “文人树”的称法,并不是中国传统树木盆景的树形分法。中国传统的树形分法,是以“树木主干”的特色,分为直干、斜干、临水、卧干、悬崖、曲干、双干、多干、连根、丛林、提根、附石等。(参见赵庆泉著《中国盆景》第二章《盆景的类别与形式》,台湾渡假出版社出版。)“文人树”的称法,则是从日本明治时代以后才有的。这是受到善于分类化、体系化的西方美学理论所影响,才将盆景分类成模样树、风树、文人树等。“文人树”指的是“在细木、古干上,以最低限度的枝数来表现的盆景”。这种盆景,应该是江户时代(1603~1867)那些文人雅土的清玩之一。清高简素的气质,与文人洒脱自在的性情互相契合,也许就这样被称作“文人树”。至于中国岭南盆景中也有“素仁盆景”(素仁和尚1894~1962),虽然造型上也显现“高挺清瘦、简洁随意”的特色(如图2-1、2-2),但要用“素仁盆景”的称号来取代“文人盆栽”的称号,不论就历史的先后或流通的普遍性来看,都不是必要的。何况在这个国际村的时代,作品能否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应该比称谓来自“中国岭南”或源于“日本明治”更为重要。   明治时代是个崇尚宫国强兵、急起直追西洋文化的时代,虽然创造了“文人盆栽”一词,但却是文人式微的时代。“文人”的本质已从盆景的内涵消失脱落,只留下徒具外形的“细木古干”。其实“文人盆栽”所重的,应该不只是细木古干的“外形”,更应在它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一但徒具外形而丧失内涵,或被定型而缺乏创意,就不“文人”了。   为了接引出“文人盆栽”丰富玄远???内涵意趣,也为了替盆景艺术多引一条源头活水,笔者试图从中国水墨画的“文人画”去另寻生路。期盼可以用来充实“文人盆栽”的内涵,并且探寻“文人盆栽”的鉴赏角度。         “文人画”中的“文人风格”      概括地说:“文人画”就是读书人所画的画。这种画不用太多颜色,所以没有职业画师的“宫廷画”那么艳丽,画面的处理也较简单,不像“市民绘画”那么热闹,给人的感觉大体上是宁静淡雅的。(参见蒋勋著《中国美术史》,东华书局1991年版。)从王维、苏轼到元朝四大家(吴镇、黄公望、倪赞、王蒙),文人画家的共通点就在第一、书法功力深厚――书法写得好,对笔墨的驾驭熟练,才能发挥单纯用墨、用毛笔的特色,使墨的干、湿、浓、淡,笔的中、侧、顺、涩,都能得心应手,挥写自如,在水墨技巧上无挂无碍。第二、具备足够的“文才”――书读得够多,涵养够深厚,能使胸中自有丘壑,下笔自然有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固然让苏东坡“敛衽无闲言”(收起手来,无话可说)。赵子昂的《鹊华秋色图》(如图3)高不过八寸,横不过三尺,三尺之内收鹊华之间四十里景而无所欠缺,也就在于“意足”。(参见李萧锟著《文人?四绝?江兆申》,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家庭美术馆2002年版。)“意足”是来自文才涵养的深厚,“意足”才能咫尺见千里,才能纳须弥于芥子。第三、充分表现“自性”――文人画家和院体画师最大的差别,就在他能摆脱宫廷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画画,创作空间无限宽广,可以完全“忠于自性”。在文人画家中最能凸显这点的就是石涛,石涛自己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自有我在”就是表现自性,有自己的画法,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别人批评他的画法和前人不同,或用墨和前人有异,他都可以不在平。这就是真“文人”、真“文人之画”(如图4)!         “文人盆栽”的“文人”内涵      “文人盆栽”如果要从“文人画”得到启发,那么“文人盆栽”的作者也应具备下列三种修养:   第一、对植物的生理具有充分的认识和经验。能“养活”、“养好”创作的盆树,才有更大空间去自由发挥。这是技术养成的功夫,也是做好任何盆景的基本素养。比如对松树盆景,从用土、施肥到病虫害的防治,都涉及到节气的掌握、叶量的控制和置场的管理。这些基本功夫,犹如水墨画家的“书法”功力一样,基本功夫不够,任何皴、擦、点、染都成问题,将如何展现“墨韵”?进一步,对盆树根、干、枝的变化要能充分掌握什么条件下,可以扭转到什么程度?可以表现出怎样的角度、深度?叶性与叶色的呈现又该如何控制?……这些技法都能够纯熟老练,才能在创作过程中“熟能生巧”、“无挂无碍”;否则空有许多意趣,却受限于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