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背后 艺术品市场各种“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假背后 艺术品市场各种“伤”

真假背后 艺术品市场各种“伤”   “汉代玉凳”假拍谁之责?   记者了解到,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同时也不具有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评定的企业资质等级。“汉代玉凳”虽经多次竞价,最终以2.2亿元的价格成交,其佣金比例为12%,但最终并未交割。买受人当时所缴纳的3万元保证金依然在拍卖公司,现已作违约金处理,而拍品依然在委托人处。   “免责”条款成赝品保护伞眼下,天价赝品层出不穷,拍卖公司知假拍假及专家鉴定的“走眼”,让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丛生。包括“玉衣”在内的丑闻反映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顽疾。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苏富比与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上,都明确表达对所拍卖中国书画真实性“免责”。而这一“国际惯例”,又被国内所有拍卖公司完整复制,似乎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的“保护伞”,极大地阻碍着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收藏界人士指出,艺术品拍卖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卖家可以与专家、拍卖行串通造假来坑害买家,拍卖行也可以串通专家、媒体和买家来进行自我炒作,甚至可以通过自拍自买的方式来洗钱或骗取银行贷款。而其受害者既可以是具体的个人,也可能是整个社会。比如这套“汉代玉凳”,很难相信会有稍是常识的收藏者花2.2亿元来买它,其背后是否另藏玄机尚不得而知。      鉴定行业混乱 拍卖市场水深   虽然拍卖方北京中嘉承认这件创下2.2亿元拍卖纪录的玉器并未最终成交,但仍有网民质疑拍卖公司与买卖双方联手做局。“极可能涉嫌洗钱、行贿受贿、抵押骗贷等行为。”   其实最近一年以来,拍卖市场因为假拍、做局等丑闻已广受诟病。去年6月,以7280万元成交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指出为赝品,而徐悲鸿的长子为该作品还出示了真迹证明书。对此,一位资深鉴定专家表示,家属鉴定现在成了一种流行趋势。“不过即便是大师家属在这个圈子里也没有话语权,很多拍卖公司的重器拍卖环节存在垄断,他们往往有一个核心圈子和利益链条,陌生人很难进入这个圈子,即便你是大师后人,即便你拿出来的作品是真的对的、且价值很高,你也无法进入征集圈子。当然在征集环节被枪毙之后,拍卖行会私下找你,和你谈合作分成拍卖,或者低价买断拍卖。”   该资深鉴定专家认为,造成鉴定混乱的最根本原因是无科学标准,而鉴定师出错了也不用承担责任。(来源:上海证券报)      专家向“钱”看搅乱了市场   在古玩商张冰看来,这件饱受争议的汉代玉凳仿清代家具的嫌疑很大,“化妆台和坐凳器型较大,玉质青黄色带糖色,按榫卯结构组合。台桌围屏梁上浮雕螭纹,坐墩以龙凤穿花纹为主。我们知道,这种龙纹属于清代图案,但清代又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玉器家具,这个造假并不高明。”至于同样遭遇赝品质疑的宋徽宗的《千字文》,张冰也有自己的看法,“再高明的作伪都经不起与原作的比对,从笔法和神韵来看,那件拍品与宋徽宗本人的确有较大差距,从字体本身来讲赝品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国内鉴定权威部门有国家鉴定委员会,各地国有博物馆等,但这些机构都以国有文物的鉴定为主,对于民间商业鉴定及针对个人藏品的鉴定,他们原则上不参与,即便参与商业鉴定,也只能口头鉴定,不能出具鉴定证书,且要声明是个人意见。不过私下参与商业鉴定且出鉴定书的此类专家也不少。鉴定专家不自律向钱看,搅乱了这个市场。”(来源:上海证券报)      折射艺术品市场零监管   造假泛滥,源于监管之失。与其他市场相比,国内艺术品市场可以算得上是“零监管”的市场,多年来一直放任自流,“作假不专业”的“汉代玉凳”就是对监管的嘲讽,当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已经到了重典治乱的时候了。   近年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象繁荣,实则暗影重重。一些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其背后不同程度存在欺诈、自我炒作、洗钱行贿、贪污等不法行为。一些专家为了牟利不惜指鹿为马,违心作假鉴定;一些书画作者自卖自买,幕后雇“托儿”进行炒作,抬高二次拍卖流通的参考价;有的行贿者鼓动受贿者送拍赝品,然后当真品拍得高价,从而把黑钱洗白、完成行贿……   诚然,收藏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但假鉴定、假拍卖已经不单是艺术品收藏界的“风花雪月”,而是成为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一颗毒瘤。去年曝光的“金缕玉衣”就是例证。5位顶级鉴定专家仅仅是围着“金缕玉衣”绕了几圈,就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 24亿元天价评估,建设银行支行轻信骗子的经济实力,为其违规提供资金,最终损失5.4亿元。   造假泛滥,源于法律之失。《文物保护法》中并未规定文物鉴定过程中哪个环节应负有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导致某些专家敢于为赝品开出真品鉴定;《拍卖法》中关于“拍卖人只要在拍前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便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更是成为部分拍卖行“知假拍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