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乐器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羌族乐器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

羌族乐器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   摘要:汶川大地震对于包括羌族乐器在内的羌族文化艺术造成极大破坏,应采取收藏羌族乐器、支持羌族乐器演出、推动羌族乐器的直接传承等方式,对羌族乐器进行全面保护与利用,以推动羌族音乐艺术的保存和传承,促进羌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发展。   关键词:羌族乐器;桃坪羌寨;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汶川大地震后,羌族艺术的保护被提上重要日程,成为羌族灾后重建的焦点内容,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处于灭失状态的羌族艺术展开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随着羌族聚居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羌族艺术的保护与利用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以羌笛为代表的羌族乐器也广受关注,羌族乐器的现状如何,应当采用何种方式来对羌族乐器进行保护与利用,本文以四川理县桃坪羌???为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一、羌族乐器与桃坪羌寨概述    (一)羌族乐器   羌笛是最著名的羌族乐器,为竖吹双管双簧乐器,双管同音,但因器无定制,音律各异,现今流传的羌笛已经过多次改良,用当地的油竹制成,双管双簧,竖吹,多为6孔,其声清脆高亢,多用连续的大二度颤音[1]。    羊皮鼓,羌族宗教仪式打击乐器,又名“羌铃鼓”,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鼓面的铃鼓,直径大约30-40厘米,鼓边宽约15厘米,鼓柄置于正中,抓柄的长度与鼓面的直径相同,左手从背面握柄。另一种是扇子形状的铃鼓,鼓框和鼓柄为铁制,抓柄端有一装饰环圈,圈内串以数个铜钱。两种形制鼓面均蒙羊皮,各鼓音高低不一,鼓锤为竹制,敲击的一端略微呈弓形[2]。   羌族乐器还有口弦。口弦为竹制,单片,可发出相距大二度的两个实音或簧片实音的泛音,通常演奏的乐曲多用连续大二度颤音的序列构成,曲调徐缓悠长,没有划分明显的乐句,吹奏时用循环换气法,使乐曲绵延不绝[3]。   盘铃,又名响盘。形似碟盘,响铜制,上部呈乳状,下部喇叭口外翻,直径约10厘米,乳状顶部有一小孔,内系古锤,外接铃柄,音色清亮柔脆[4]。   (二)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理县,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成都市约180公里,保存有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是羌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坪羌寨以独特的羌碉(碉背后的“鱼脊”及碉顶半敞开的外形)、遍布寨内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迷宫通道、碉楼合一的建筑程式、以“挖眼搭木”和“靠墙立柱”而形成的堡垒式建筑群、由水网、迷宫通道、比肩联袂的房屋楼顶形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羌族乐器现状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以桃坪羌寨为例”,编号: 10SA131.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李征(1959-),女,助理研究员,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      成的羌寨特有的地下、地上、房顶三层立体交通系统以及保存完好的羌族民风民俗而著称[5]。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得桃坪羌寨113座民居全部受损,幸无人员伤亡。震后不久,国家文物局启动桃坪羌寨“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对桃坪羌寨老寨的古碉楼、寨门和暗道、地下水网等113个单元主体进行了抢救修缮。为了尽可能地还原羌寨原貌,文物部门组织了50余名当地羌族石匠,运用羌族传统建筑技艺和材料进行修缮,到2011年5月,桃坪羌寨灾后抢救保护工程竣工,修复后的桃坪羌寨已经基本恢复震前风貌,桃坪羌寨老寨已经向游客全面开放。   目前,桃坪羌寨占地497亩,总户数137户,总人口486人,其中羌族人口452人。      二、桃坪羌寨乐器调查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整全面了解桃坪羌寨羌族乐器的基本情况,笔者于2011年5月下旬对桃坪羌寨羌族乐器进行了调查,涉及的问题包括:羌族乐器种类与数量、羌族乐器表演情况(个人自行演奏和有组织的演出)、羌族乐器保存情况、羌族乐器演奏传承计划等。   羌族乐器种类与数量方面,共有羌笛44支,羊皮鼓17件,口弦15支,另有几种并非羌族独有的乐器,如钹等。羌族乐器表演方面,日常生活中有个别羌族群众利用羊皮鼓、羌笛进行演奏,如陈朝关、周礼鹏、杨勇强等人,演奏的曲目包括《狮子抱头》、《离娘调》等,但人员较少,同时,在桃坪羌寨有婚丧嫁娶之类红白喜事的时候,也会有羌族乐器参与表演,次数也就很多。在有组织的表演方面,因为地震重建的原因,需要接待各方视察、参观、慰问,故而演出很多,这些有组织的演出规模较大,包括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羌族乐器作为一部分参与表演,这些演出表演人数多、观众多,如2005年在桃坪羌寨露天舞场举办的火文化节与理县消防队联合演出,有500人参与表演,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