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病治阴”理论在妇产科临床上应用.docVIP

“阳病治阴”理论在妇产科临床上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病治阴”理论在妇产科临床上应用

“阳病治阴”理论在妇产科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阳病治阴 产后发热 围绝经期潮热 妇科术后发热 经间期出血?      《素问#8226;至真要大论》云:“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阐述了因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而出现寒象,病本在于阳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出现热象,病本在于阴虚。根据“治病求本”原则,所以“热之而寒者”则当“取之阳”。亦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方法为“阳病治阴”。笔者将此理论应用到妇产科临床上,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产后发热      历代医家对产后发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均有论述,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言:“新产发热,血虚而阳浮于外者居多,亦有头痛,此是虚阳升腾,不可误谓冒寒,妄投发散以煽其焰,此惟潜阳摄纳,则气火平而热自已”。阴虚发热为产后常见症状,若误为热证,妄投方药,则将导致不良后果,临证时必须根据产后特点辨证施治。产后发热,由于其病因不同,伴有的症状各有不同,必须审察详明,随证施治。如因产后失血伤津,阴不敛阳,虚阳外浮,故身体发热自汗;血虚清窍失养则头晕目眩;血虚不养心则心悸失眠;胞脉失养则腹痛绵绵;血虚不能滋养四肢则手足麻木;阴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能濡润肠道以致肠燥便难。这些症状,从阴阳角度来分,出现多为阳性症状,而治疗上当以滋阴养血清热,则诸症皆消。   如治朱某某,女,28岁。2005年10月21日初诊。患者半月前产钳助产一活婴,产时大出血,曾输血治疗。产后半月余恶露少,但午后低热一直未消(体温37.5~38℃),盗汗,大便不畅,头晕,神疲乏力,夜寐不安,乳汁少。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B超检查示宫内未见残留组织。证属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养血。一贯煎合生脉散加减:生地12g,白芍、知母、青蒿、炙鳖甲、炒当归、川芎各10g,生晒参(另炖)、五味子各5g,地骨皮、麦冬各15g,浮小麦30g,益母草2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低热退,盗汗止,去青蒿、炙鳖甲,生地改熟地,生晒参改党参,又进7剂而康复。      2 围绝经期潮热      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空虚,天癸将绝,月经紊乱,终至绝经,此乃正常的生理变化。但有些妇女由于素体不足及生活、工作环境等影响,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出现了一系列证候,如潮热汗出、心烦不眠、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等,此乃阴血不足,加之肾气渐衰,天癸已绝,肾之阴液亏损而不能涵养肝木,使机体处于阴血不足而肝阳上亢之状态,故出现上述之阳病证候。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故治疗时以滋阴补肾为主,保存体内不足的阴液,达到调和阴阳、平肝潜阳的目的,从而使围绝经期患者阴阳得以平衡,症状得以缓解或缩短病程。   如治王某某,女,51岁。2006年3月2日初诊。患者绝经年余,潮热自汗反复发作半年,心悸易怒,头晕耳鸣,夜寐不安,纳食不化,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中剥,脉细。证属肝肾阴虚、心脾不足,治宜补肾柔肝、健脾宁心。甘麦大枣汤合二至丸加减:淮小麦、青龙齿各30g,炙龟版12g,制玉竹、女贞子、覆盆子、柏子仁、怀山药、炒党参各15g,白术、茯苓、?豆衣、大枣各10g,五味子、炙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诸症明显减轻,继宗前意调理半月后,潮热汗出已除,夜寐已安,情绪稳定,巩固治疗半月而愈。      3 妇科术后发热      妇科术后最初3天,许多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发热,但一般不超过38℃,这是由于手术时组织创伤、创面渗出液的吸收热,经预防性抗炎治疗后,发热均可逐渐消退。但有一小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持续低热,抗炎治疗效果欠佳,临床表现为发热,下腹胀痛、刺痛,口干不欲饮。舌质黯紫、边有瘀点,脉弦涩。此乃手术后,局部血行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内阻,气血营卫失调,而致发热等症状。从阴阳来分,发热在外为阳,瘀血留滞在内为阴,要除热必须用活血化瘀之法,祛除瘀血,方可根除全身热象,体现“阳病治阴”之理论,待瘀去则热自除。   如治吴某,女,46岁。2006年5月13日入院。患者因子宫腺肌症而于3日后行子宫次切除术,术后10天持续低热(体温37.5℃左右),下腹发胀,时有刺痛,口干不欲饮,神疲乏力,大便不畅。舌质黯红、边有齿痕及瘀点、苔薄黄,脉沉涩。证属阴亏气滞血瘀,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处方:玄参、炒白术、丹皮、丹参、制大黄、赤芍、川芎、泽泻、生山栀各10g,红藤20g,忍冬藤、皂角刺、炒延胡索、虎杖根各15g,生米仁3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