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香茶菜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叶香茶菜研究进展

三叶香茶菜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将对三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和保肝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三叶香茶菜 化学研究 保肝药理作用      三叶香茶菜为唇形科植物牛尾草Rabdosia ternifolia(D.Don) Hara [Plectranthus ternifolius(D.Don);Isodon ternifolius(D.Don)kudo]的全草或叶,其别名为:牛尾草(云南麻栗坡),四楞草、龙胆草(云南广南),鸭边窝(云南莲山),扫帚(云南耿马)三叶扫把,常沙、牛尾巴蒿(云南思茅),马鹿尾(云南镇康,龙陵),三叉金(广西平南),三姐妹、三托艾、伤寒头(广西),虫芽药、兽药(贵州兴义)。全草入药,治痢疾肠炎,黄疸性肝炎,烟喉炎,扁桃腺炎,尿道感染,膀胱炎,急性肾炎,肿胀疼痛,流感,毒蛇咬伤,牙痛等。产于云南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及广东[1]。目前该药在临床运用多是用于保肝作用,本文将对三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和保肝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化学研究   1.1化学成分   有关三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也一些报道。像王智民[2]用95%乙醇提取牛尾草的全草,用热EtOAc转溶,回收乙酸乙酯, 得到浸膏用EtOAc溶解,依次用5%NaOH、饱和Na2CO3溶液和水萃取, 乙酸乙醇层用无水Na2 CO3干燥,过滤,回收溶剂,得浸膏,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以下结晶:牛尾草甲素、6-甲基三十二烷、谷甾醇、为齐墩果酸、乌苏酸、牛尾草乙素、齐墩果酸、细叶香茶菜甲素、细叶香茶菜乙素、胡萝甙。其中牛尾草甲素结构为6β,11α,15β-triacetoxy-7β-hydroxy-7α,20-epoxy-entkaur-16-ene, 牛尾乙素结构为1lα-acetoxy-6β,7β,15β-trihydroxy-7α,20- epoxy-enrkaur-16-ene。此外,国外研究者Lu GH[3]从三叶香茶菜的干叶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不饱和内酯化合物――10表奥尔古素,为无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18H22O9。另外,纳智[4]等:从牛尾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对映一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牛尾草素,同时还分离得到 5个已知的对映一贝壳杉垸型二萜化台物,分别为香茶菜醛、长管香茶菜素、开展香茶菜素E,及术樨草素,芹菜素、α一香树脂醇、乌索酸和 2α一羟基乌索酸。纳智还从香茶菜地上部分分离出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化台物,即??叶香茶菜甲素(3β,6α,15β-trihydraxy-1α,7β-diacetoxy-11β,16β-epoxy-ent-kaurance)和细叶香茶菜乙素(1α,6α,11β-trihydroxy-3β,7β-diacetoxy-ent-kaur-16-en-15-one)[5]。   1.2成分含量测定   有相关文献报道测定三叶香茶菜的成分的,主要其中在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吴柳春[6]等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为指标成分,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 pse XDB―C18(4.6 mm×250mm,5m),流动相为甲醇一 0.5%醋酸铵( 82:18 ),流速1.0 mL/min ,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85℃,雾化气体流量2.0L/min,结果测得齐墩果酸在0.45~ 2.69g(r=0.9999 )、熊果酸在0.63~3.75g(r=0.9993)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齐墩果酸为 100.3%( RSD=1.32 %),熊果酸为100.6 %(RSD=1.66%),实验还发现用原标准方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时,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的结果均高出3倍左右,原因是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两种成分在原标准方法中无法分离,扫描峰面积时将相同颜色的斑点面积带入结果, 实际检出的是两种成分的混合含量;原标准法操作繁琐,重现性差、 准确度不高。另外吴柳春还测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三姐妹药材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得知三姐妹主要活性成分存在于花、 花序、嫩枝、叶、茎等部位,根及老茎含量甚少,还得知含测齐墩果酸时用乙醚为提取溶剂结果较好[7]。此外,罗朝晖[8]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叶香茶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XDB ?C18 ( 4.6 mm×250mm,5μm), 流动相是甲醇-水(90:10 ), 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0ml/min,柱温是30℃,结果齐墩果酸线性范围为0.462~ 4.6 2g(r=0.999 5 ),加样回收率为100.25%,RSD为1.35%,实验者从结果知道三叶香茶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较低。李艳苓[9]等人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