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药研究开发新趋势.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药研究开发新趋势

新药研究开发新趋势   摘要:21世纪以来,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的开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促进了基因与疾病的研究和新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重大疾病病因的研究进展,表明了新药研究开发的新趋势。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R74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3-0044-03   New Trend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CHEN Zhi-zhong   (School of Pharma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Since 21st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plotype map project and the completion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the study of disease with gen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has been promot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ogress on studies of new pathogen of major diseases is reviewed. The new trend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are demonstrated.   Key words:Alzheimer? disease; Parkinson? diseas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new trend      21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成果。2002年10月底一项有关人类致病基因图谱的计划――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lotypes map project, Hap Map计划)开始实施[1],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全面完成和Hap Map计划的开展,促进了基因与疾病的研究和新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有关基因研究的发展,在重大疾病新病因的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1 早老性痴呆病因的研究      1906年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解剖痴呆老人的脑部,发现有的病人脑中出现异常病变:脑内出现老人斑(senile plague,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和神经细胞凋亡(neuronal cell apoptosis)的病理特征[3]。这类老年痴呆即早老性痴呆称为阿尔茨海默型痴呆(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危害和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   1984年Glenner等在Sp中首次分离提纯其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随后的Master对其进行了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目前,已知Aβ有两种形式:一种为40个氨基酸残基(Aβ40),另一种为???长变异含有2个外C-端残基(Aβ1-42),后者的聚合更易成斑[2]。   1996年Mahley等[3]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对Aβ有高的亲和力,能加速Aβ凝集,所以携带apoE基因的人对Aβ有易感性。1997年Silkose等[4]报道,早老基因(presenilin)突变有特异性的增加脑、血浆及培养基中Aβ1-42的作用。   1999年Bohrmann等[5]研究表明,血浆中内源性蛋白质能与Aβ结合,有力地抑制沉积作用,但存在于脑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的蛋白质浓度为血浆含有的蛋白质的1/300,因此对Aβ仅有很小的效应或无效应。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仅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Aβ沉积而周围组织未发现。   自1906年Alzheimer发现早老性痴呆特征病理至2005年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虽然对AD的病症和致病过程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其病因仍然不清楚。   2006年Cohen等[6]报道了下游转录因子HSF-1和DAF-16调节Aβ 1-42解聚作用和聚集作用活性,从而使AD病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Cohen等的发现提出了由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信号(insulin/insulin growth fact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