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VIP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认真分析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分析6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预防、对症处理措施。结果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包括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少部分。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前三位抗菌素的是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抢救治疗中,除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外,还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23-02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解除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造成患者脱机困难、住院天数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增加院内感染死亡率。因此,本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我院6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2007年呼吸科、心外科,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24例,男87例,女37例,年龄45~71岁,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72h的103例,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有60例,占48.8%,其中,女性23例,男性37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完全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的诊断标准。   1.2 标本采集 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4h内留置胃管,立即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全部病例清洁口腔后采用无菌吸痰管或经纤支镜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作为培养标本,置于密闭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      2 结果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培养菌中最多??肺炎克雷白杆菌38例,大肠埃希菌22例,铜绿假单胞杆菌19例,流感嗜血杆菌11例,阴沟肠杆菌10例,鲍氏不动杆菌4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6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肺炎链球菌4例。霉菌14例。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的前三位抗菌素的是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据药敏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有多重耐药性,肺炎克蕾白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类有一定的耐药性,但对亚南培南无耐药性。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9%~70%,病死率为25%~76% [2]。本组资料显示VAP发生率为48.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加强医疗护理质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是减少VAP的重要措施。   3.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   3.1.1 在医源性因素方面 首先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械通气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直接损伤咽喉部,不但削弱气道纤毛清除系统和咳嗽机制,也损伤了气道上皮细胞,增加了细菌的黏附和定植,使呼吸道失去了对病原菌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经鼻插管易并发鼻窦炎和鼻炎,增加了下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气管插管后,上气道分泌物沿着气管插管外壁在气囊上方形成黏液糊,不断有少量黏液糊通过气囊和器官壁之间的微间隙流向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再加上机械通气时的吸气相正压将支气管分泌物逆行推细支气管和肺部,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 。   其次医疗器械的污染。由于机械通气使呼吸机管路与患者的呼吸道形成了封闭式环路,因此,呼吸机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直接因素。呼吸机通气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机械通气患者吸入加温、加湿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与机械通气管路和外界环境的温差形成了管道中的冷凝液,冷凝液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冷凝液倒流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喷雾时可产生微小雾粒,如果雾化器内壁清洁消毒不彻底,这些雾粒可成为带菌颗粒,较小的雾粒既可越过呼吸道防御机制直接抵达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氧气表、湿化瓶、输氧管道、呼吸活瓣等如消毒不彻底均可成为致病菌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目前,呼吸机管路的污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备受大家的关注。   另外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