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当网创业者“虎口夺肉”
一封辞职信,创业者逼宫“老风投”。
在九年内,当当网上演了一曲曲“狐假虎威”、“与虎谋皮”的经典博弈。
当当网:创业者“虎口夺肉”
■文/张敏洁
作者简介:张敏洁,财经记者
2003年10月28日,当当网的联合总裁李国庆决定辞职,另起炉灶,以抗议风险投资机构不给予控股权。
当天,一封《我的感谢以及任期》的e-Mail将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李国庆在信上说:“由于董事会2位股东在创业股权上对我的误导和无赖,我只好选择辞职……但我可以负责地讲:欢迎大家加入我将创办的新的电子商务公司。”
这封邮件发送的对象是所有当当网的员工、IDG投资的国内各个企业领导,包括吴鹰、周鸿袆等。而同时李国庆开始着手给新公司注册了,这个公司也就是有人所传说的“叮叮网”。
李国庆与风投的这段恩恩怨怨是从何时开始,又是如何结束的呢?
塑造“风投相”
李国庆与风投并不是一开始就想闹僵的。事实上,在风投眼中,李国庆夫妇和他们的当当网应该算得上是“根正苗红”,典型的“风投相”。
中美“黄金搭档”
1997年,李国庆、俞渝夫妇毅然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创办了当当网。凭借李国庆对中国国情的深耕和俞渝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熟谙,无疑成为风投眼中的“黄金搭档”
在这之前,俞渝在1990年代中期曾在华尔街担任顾问,并在纽约创办TRIPOD国际公司,因此谙熟投融资业务,1997年引进700万元创业基金就是她一手所为。李国庆于1987年毕业于北大社会学系的,进入当时最热门的政府机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也就是所谓的“智囊团”。在这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智力型人脉,并于1989年下海从商,做图书出版。1993年,他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等创办“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任总经理、总裁。经过近十年在国内图书出版领域的摸爬滚打,使他对图书行业的各个环节了若指掌。
拷贝“亚马逊”模式
以俞渝的海归经历,她自然知道要想获得海外风投,至少要让他们了解你的商业模式,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直接拷贝已经在华尔街得到资本市场承认的模式。于是“亚马逊”的“中国版”——“当当网”诞生
早在1995年,俞渝就开始留意网上书店,并极为推崇“亚马逊”。和李结婚后,两人的优势整合在一起,“出版+网络”ⅹ“资本”=“当当网”的创业想法诞生。1999年,见中国网民已经越过了300万大关,李国庆夫妇觉得时机已经成熟,11月份,当当网上书店正式开张。李国庆和俞渝出任联合总裁。
不仅创意方面拷贝“亚马逊”,当当还一直事事参照亚马逊,包括财务报表的侧重点,营销手段的模仿等。据说俞渝还要求当当的员工人手一本《亚马逊传奇》。有分析认为,这也许是当当“提前预习”亚马逊的企业文化,以便效仿易趣被Ebay全部收购。但不管他们的真实想法如何,让风投更了解自己的目的都已经达到,同时也使自己未来成为“亚马逊”的首选并购目标也进行了铺垫。
由于有这样典型的“风投相”,再加上俞渝的海外资本运作,他们不仅在1997年引进700万元创业基金,而且两年后还拉来了IDG、卢森堡剑桥、软银等共800万美元风险投资。除了美元以外,投资者还带来了更多的东西,像IDG就一直在推动着当当的发展,卢森堡剑桥更有一些著名的国外专家和丰富非研究报告等资源,也使当当受益匪浅。
谋夺控股权
度过初期的蜜月后,随着当当网的飞速发展,李国庆夫妇的腰杆开始硬起来,与风投谈判的天平也开始向自己倾斜。再加上事先对创业者的激励措施没有约定好,双方的矛盾开始尖锐化。
因为有了足够的资金,当当很快就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图书音像书店,占大陆图书市场图书品种的90%。2003年,当当在经历了几年的“烧钱”阶段后,开始“收钱进账”,销售规模一举突破8000万元人民币,全国各地,甚至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当当的读者。
“股权”逼宫
2003年6月,李国庆夫妇提出要股东奖励创业股份的要求,希望将增值部分分一半给管理团队作为奖励,遭到了股东的反对,理由是要价太高。
李国庆抱怨说:“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和股东们每到融资的时候就打架,因为开始没说清楚,到底是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创业企业家创造财富,这个问题很难办。我曾跟股东摊牌说,当当如果上市,我起码像张朝阳一样能占到25%,如果不行,三年合同期满我可以辞职。股东们说,企业增值了再给我20%,可我没有和他们签字画押,现在好多口头的承诺都不算数了。”
后来,当李国庆试图通过为股东计算增值了多少倍进而要求自己的创业股份时,股东的态度更是让他很难受。“股东听到我在为他们算账时暴跳如雷。”李国庆说,“我很奇怪了,年年都说我们是合作伙伴,现在怎么就不是了?其实在股东的观念中我们依然是雇来的打工仔,我则表明我们是中国的创业企业家!”
假“虎”之威
这种僵持最终没有任何进展,2003年8月,李国庆遇到了老虎科技基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