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中原”观及其对汉语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元璋“中原”观及其对汉语影响

朱元璋“中原”观及其对汉语影响   [摘要]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合理性以及为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制度正名,朱元璋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洪武正韵》与《明太祖集》诗歌分韵的一致性表明,《洪武正韵》中的所谓“中原雅音”实际上是朱元璋的家乡口音,其本人从“建业(南京)非中土”到“江左(南京)乃道里之均”的观念转变,使以南京音为代表的江淮方言成为官话基础,以致丽末鲜初的朝鲜使臣与通事们的汉语集体失效,只有移民自江左地区的?长寿一人的汉语为朱元璋所称道,?长寿因此成为朝鲜初期司译院汉学发展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洪武正韵》成为摆设,明朝文人赋诗仍然依从基于江左之音的“沈韵”。?   [关键词] 朱元璋;中原;《洪武正韵》;官话正音;汉语   洪武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诏刊《洪武正韵》,号称“壹以中原雅音为定”,为汉语制定了官韵规范。何谓“中原雅音”?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需弄明白时人尤其是皇帝朱元璋对“中原”一词的认识。?   朱元璋出生凤阳,称帝南京,凤阳与南京皆非传统地理概念上的所谓“中原”之地,但朱元璋为显示其统治中国的正统与合法性,为其择地建都寻找理据,并为恢复汉人的礼乐文物典章制度正名,他在立国前后对“中原”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对《洪武正韵》的命运乃至整个明朝的汉语官话产生了重大影响。   《史记?周本纪》说:“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自汉以降,儒学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之正统,儒家主张以周礼为核心。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进而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于是,河洛地区就成了中国人心目中天下之中心,“中原”一词除了地理概念,还被赋予了文化乃至政治的内涵。文化概念上,中原文化成了先进文化的代表;政治概念上,河洛地区的汉人成了统御天下的正统,天子当出自这一地区。而《千字文》被用于儿童启??后,中国人从识字开始,大脑便被烙上了“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的观念,以至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虽然富甲天下,甚至以宗主国自居册封新罗等东夷之国,但从钱?起,诸代国君始终不敢觊觎中原的天子地位,直至钱弘?还秉承“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以及“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的祖训,以“纳土归宋”主动放弃了成为天子的机会。在这样的传统语境下,出生江淮、立国江左的朱元璋要想取得“君权天授”的地位,显然缺少足够的理据以服天下。怎么办?必须从源头对“中原”这一概念加以新的阐释。   1367年,朱元璋以国号代年号,将此年定为吴元年。是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兵北伐中原,之前,他让宋濂起草颁布了一道诏谕《谕中原檄》,檄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之人。檄文首先肯定了传统的夷夏之辨:“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但檄文紧接着说:“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此句表面上是在帮元朝说话,认为元朝统治中原也是君权天授,但实质上是想说明,夷夏之辨并非千古定律,一成不变。是否能入主中原,与民族无关,与统治者的原出身地也无关,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以华夏文化的纲常伦理维规天下。他在另一篇文章《解夷狄有君章说》中明言:“夷狄,禽兽也。故孔子贱之。以为彼国虽有君长,然不知君臣之礼、上下之分,争斗纷然。”元朝的统治也正是因为统治者后嗣们乱了纲常,坏了礼乐,才气数耗尽,需要有新主代天行道。所以,他在檄文中历数元朝统治者渎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后接着说:“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然而,方今盘踞在河洛关陕中原地区的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于是,他这个原本出生淮右的布衣,现据金陵之地并安抚着大江以南百姓的吴王“恭承天命”,派兵北伐,“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文末,他再次强调:“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从而进一步说明,所谓夷夏之辨,其核心概念“中原”并不存在地理、民族要素的严格限制,只要能以华夏文化、儒家文化的纲常伦理规范之,就可以成为“中原”之臣民百姓。?   洪武元年(1368)四月平定河南后,朱元璋并非没有产生过按传统观念建都中原的念头。《明太祖实录》卷三四记载,洪武元年八月,诏以金陵为南京,大梁为北京。诏曰:“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之言,乃合朕志,然立国之规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