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厘头文化中狂欢化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无厘头文化中狂欢化思想       摘 要:无厘头文化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颠覆,体现出一种交替更新的精神。本文以无厘头电影的代表作《大话西游》为例,从狂欢的语言,狂欢的广场,狂欢式叙事时空和怪诞人体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无厘头文化中所体现的狂欢化思想,旨在对现代流行的无厘头文化做一次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无厘头文化;狂欢化理论;《大话西游》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72-02      无厘头文化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周星驰的电影。该类电影以其先锋的创作手法和现代性的内容开创了喜剧电影的新时代。这类电影通过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情节设置、时空转换等方面创造性的实验而豁然独秀。后来随着周星驰电影的流行,无厘头文化专指其电影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即做事没有目的,蔑视权威,语言粗狂???行为怪异等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对立的文化形式。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十九世纪被发现以后,广受人们的赞扬。其理论涉及文艺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研究等很多方面。其思想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全民参与、亲切平实的反正统文化的生活。狂欢化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大众性、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双重性和相对性。 无厘头文化和狂欢化理论有相通之处。两者都体现一种全民参与、违背常规、颠覆正统的精神。本文以无厘头文化的代表作《大话西游》为例,从狂欢化理论的几个突出方面即广场、语言、怪诞人体形象、狂欢式叙事时空入手,分析狂欢精神在《大话西游》中的体现,以此来寻找狂欢化理论在无厘头文化中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可揭示狂欢化理论在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一、无厘头文化中的狂欢化思想    (一)狂欢的广场    影片的场景选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在这片沙漠上,人(一群强盗)、神(牛魔王、紫霞仙子、菩提老祖等)与妖(蜘蛛精、白骨精等)上演了一场好戏。在这里,人神妖好像没有差别而可以共存。这正如巴赫金提到的狂欢的广场。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①在狂欢的广场上,没有等级的区别,人们可有随意交谈,大肆娱乐。巴赫金总结出狂欢广场的四个主要特点;插科打诨,亲昵,俯就,粗鄙。②在狂欢的广场上,人们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不论官员、贵族还是乞丐、小丑,都是可以随意开玩笑的对象。在此中世纪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复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种自由平等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电影《大话西游》中,唐三藏的一声“观音姐姐”足以消除人神之间的距离;而孙悟空也敢对唐三藏又骂又打,丝毫没有尊重长辈的意思;至尊宝还能与白骨精何晶晶、仙子紫霞相恋,人妖神似乎都有七情六欲。至此,影片展现出一种新的人际相处模式,不分高低贵贱,不论人神妖魔。    (二)狂欢的语言    《大话西游》中的语言非常经典,是青少年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也成为无厘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语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语言风格,透露出说话者无所顾忌、蔑视权威的性格特点。本文将从影片所用的方言俚语、辱骂和语言中涉及到的肉体下部形象三方面分析其狂欢化特点。    影片中的人物对方言俚语的使用可谓是信手拈来。不仅有大量的广东话如“拜托”,“给我个理由先”等,还有英文单词(goodbye,I do,stop),甚至还有日语版的“等等”。而且影片运用夸张式口语化、重复化表现等手法,将电影的台词融进街头小巷的百姓口头禅,使电影娱乐性被成功的注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状态中。③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语言都很熟悉,影片和观众之间有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狂欢化广场: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观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察者,他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其中而倍感亲切,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互动。这种风格的特点是由于人们与世界变得随便而亲昵而使得语言插科打诨、风格自由不拘、幽默风趣。④    影片中的辱骂也独具特色。像“我kao”,“你他妈”等词语随处可见。这些骂人的话、诅咒、脏话等都是语言的非官方成份,在传统的文化中是禁忌的,它们被认为明显地践踏公众的言语交往准则,故意破坏言语规矩。而巴赫金指出,狂欢广场上的人们是这类语言的使用主体。随意的咒骂体现出人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直率。⑤这类语言的特点是双重性和无意义性。辱骂即赞美,表达出一种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在无厘头文化中,完全对这一类词进行了解构,是一种反权威,反传统的思维体系。在影片中,他们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拼贴,少有甚至毫无意义可言。    (三)狂欢式叙事时空    狂欢式叙事时空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手法,该手法使故事不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发展,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有意地延长、缩短、颠倒、混淆原来的时空间。拉伯雷本人经常采用“逆向等级”、“颠倒世界”、“肯定之否定”等手法表现这一变化。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