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清顺治年间满汉融合.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清顺治年间满汉融合

浅论清顺治年间满汉融合   摘要:公元1644年初(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随之大批满人开始入住中原。面对统治形势,顺治帝采取了“满汉一家”的政策,虽然满汉间仍存在不平与斗争,但各方面开始融合,这对后世统治者的政策及满汉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顺治 满汉 融合       满人原为散居东北的游牧民族,随着战事开始进入中原。公元1644年四月,清以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军征明,明平西伯吴三桂以山海关降清,八旗军入关。顺治元年十月,幼主福临从盛京迁居北京,再次举行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第一位皇帝,之后许多满人“随龙入关”,满人入主中原。   一、顺治年间满汉融合的背景    清入关后,推行“首崇满洲”的基本国策,这在顺治登极开国大典的恩诏中已明确的表达出来了。即位恩诏的第三条为“满洲开国,或运筹为幄,决胜诸臣庙堂,或汗马著功,辟疆展土,俱应加封公侯伯世爵,锡之诰券,与国咸休,永世无穷”。第四条为“开国以来,满洲将领等官,应得叙荫”,照例办理。依照此,顺治委任满洲开国元勋及其子弟为六部尚书、 侍郎、八旗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驻防将军和出征大将军、将军,分任军政要职,统军治政。并又扩大议政人员,让更多的满洲王公大臣成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总计从顺治八年至十二年,已任命的议政大臣多达三十余员,成员也复杂化了,其中,六部满蒙尚书全是议政大臣,八旗满蒙固山额真全是议政大臣。除此之外,自顺治八年亲政到其临死前夕的顺治十七年底,十年之中,他新封和晋封了一大批满洲王公贵族。   “首崇满洲”政策在经济上的体现就是,高俸厚禄,广收包衣,庄园遍地,屡赐银帛。据清政府官方册籍记载,清初八旗宗室王公庄园共有整庄一千四百零七所,半庄、庄、园八百一十七所,共二千二百二十四所,另有果地、靛地、网户地、猎户地、菜地,主要分布于河北、辽林等地,共有田地一百三十三万余亩。    这些都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而大力推行“满洲根本”的政策。满洲贵族凭藉政权力量,推行了掠夺汉民族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的民族压迫政策即“圈地”与“投充”。 从顺治元年四月清军入关,到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去世,清廷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这三次圈地都是以皇帝谕旨形式发布的。第一次是顺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上谕令户部将“近京各州县民人无主荒田”,“概行清查”,“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上谕以冠冕堂皇的词句,打着照顾东来诸王、勋臣、兵丁等生活的旗号,残酷无情地剥夺了汉民世代居住的房屋及赖以为生的土地,使之流离失所。圈地令下达后,户部官员即在近京各州县指定旗人用地。“圈田所到,田主登(顿时)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 。” 第二次大规模圈占土地,发生在顺治二年九月十六日。上谕要求户部在河间、遵化、滦州3府布署圈地。从户部的报告看,第二次圈地,已扩展到距京300里以外的3府5州1卫19县,最远到石家庄以东的束鹿、天津以南的沧州 。可见,第一次圈地近京三百里已经圈尽。第三次圈地为顺治四年一月九日。这次圈地应户部请求,下令大规模圈占有主民田,用第二次圈占离京较远的薄地与其拨换,并安排今年东来满洲。这样第三次在京畿42 府州县共圈占有主良田993 502晌。涉及拨换土地的地方达38府州县。 圈占和拨换的府州县总计达80个,东至山海关的抚宁,南到山东德州,西近山西鸡鸣驿。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地驱赶民众,离开世代繁衍生息的故土,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   伴随着大规模的庄园,各地庄头苦于劳力不足,采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汉民投入旗下,从事耕种。顺治二年上谕宣称:“欲投入满洲家为奴者,本主禀明该部(户部),果系不能资生,即准投充。” 此口一开,一发而不可止。八旗旗主及其庄头、爪牙,使出浑身解数,或逼勒,或利诱,或恐吓,强迫民人为奴。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自己独抢投充者就有“八百名之多”。   清初弊政除了圈地、投充、逃人外,另有入关之初剃发易服,这些都造成了汉人的极大不满,反清情绪不断高涨。且在入关时,面对亿万人民―汉民占百分之九十几,满洲男丁只有区区五六万,哪怕尽披甲当兵也无法长期控制汉民和其他族人,保证大清长治久安。加上满人久居偏远山区,入关后面临辽阔领土、言语不通、风俗有别,必然导致清统治者不断减轻压迫,调整政策,同时推行“满汉一家”政策。    二、推行“满汉一家”政策,促进满汉融合进程的措施    首先就需要采用大量其他族人才,特别是汉族有才之人。“满汉一家”多尔衮在时已提出,八年福临亲政后,继续推行,并有了很大发展。对明朝旧官,多尔衮宣布“各衙门官员,俱照录用”。顺治帝经常驾临内院,和大学士(主要为汉大学士)讨论前朝政事得失,评论帝王,从中汲取经验,探讨治国之道。在顺治元年到七年,内院中汉学士很少,到九年八名大学士中就有汉军旗人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